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开展的科技战和2020年的疫情冲击并没有影响中国专利申请量,2019年和2020年中国连续两年专利申请量都维持世界第一的水平,2020年中国专利申请量接近7万个,比2019年增长了16.1%,而美国、日本、韩国、德国都排在了中国的后面。这可用于说明(     

A.中国的科技实力在不断提升B.中国知识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
C.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D.世界“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2022-12-23更新 | 689次组卷 | 1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七)历史试题
2 . "下表反映了2002~2021年中国参与的部分国际会议情况。据此可知,中国(       )

时间

领导人

会议

所作讲话

2002年

江泽民

全球环境基金第二届成员国大会

《采取积极行动共创美好家园》

2012年

胡锦涛

G20峰会

《稳中求进共促发展》

2021年

习近平

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团结合作抗疫引领经济复苏》
A.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B.主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努力推动传统国际组织的改革D.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2023-08-01更新 | 503次组卷 | 22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湖南专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关键的台湾问题上,中方首先要求美方明确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方草案开始根本不提此事,只强调台湾问题应“和平解决”。虽然中方强烈坚持,美方总是不愿直截了当地写上这句话。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交锋,才谈成了那句后来广为人知的、绕圈子的表述:“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是“认识到……”,不接受更明确的“承认”一词;“认识到”在英文本中用“recognize”,还是“acknowledge”,也磨了许久。

最为关键的关于“美国自台湾撤军”一句,到了最后一天,中方坚持“本着这一希望”的连接措词。基辛格又提出了尼克松本人的建议,仍坚持用“基于这一前提,美国展望”自台撤军的提法。中方坚决不同意。磨到了当天深夜,双方才达成妥协,同意用“考虑到这一前景”这一较弱的说法。这一天乔冠华、基辛格会晤了4次之多,基辛格还单独约晤周恩来两次。乔冠华和基辛格都是风格独特的外交家,谈起来唇枪舌剑,火花四溅。走到边缘时,乔冠华会以“不要公报也可以”来施压,基辛格则往往面红耳赤,强压怒火,把铅笔咬在口中或摔在桌上,但双方都没有拍过桌子。

——赵稷华口述、刘火雄整理《改变世界的“上海公报”是怎样谈成的》

材料二   2021年11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阐述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习近平强调,台海局势面临新一轮紧张,原因是台湾当局一再企图“倚美谋独”,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华”。这一趋势十分危险,是在玩火,而玩火者必自焚。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历届美国政府对此都有明确承诺。台湾问题的真正现状和一个中国的核心内容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是有耐心的,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

——摘编自新华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公报”谈判过程中充满艰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谈谈此次中美元首视频会晤的意义。
2022-02-1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A佳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9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刻地指出,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文明悠久。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结合某一具体时期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周刊》自1923年创刊以来,很多中国人成为封面人物,周刊封面人物与国际大时代一起变化,折射出不同立场与视角下的历史变迁。

时间封面人物视角特征
1924 年~1949年吴佩孚(1924年)、蒋介石(1927年)、蒋介石与宋美龄(1931年10月)、溥仪(1934年)、汪精卫(1935年)、蒋介石(与溥仪、日本天皇、斯大林,1936年2月)、蒋介石(1936年11月)、蒋介石与夫人(1938年1月)陈诚(1941年)、蒋介石(1942年6月)、宋美龄(1943 年)、蒋介石(1945年9月)、蒋介石(1948年12月)关注政治重大事件,重点描绘蒋介石,突出其个人形象
1949 年~1977年       毛泽东(1949年2月)、毛泽东(1950年12月)、周恩来(1954年)、蒋介石(1955年)、毛泽东(1958年12月)、刘少奇(1959年10月)、毛泽东与切格瓦拉、赫鲁晓夫(1960年8月)、毛泽东与尼赫鲁(1962年11月)、林彪(1966年)、毛泽东(1967年1月)、周恩来(1971年11月)、毛泽东与尼克松等(1972年)、邓小平(1976年)、江青(1977年)关注政治重大事件,悲观审视为主,重点描绘“红色中国”领导人
1978 年~1997年邓小平与卡特(1978年12月)、邓小平(1979年1月、2月)、邓小平(1983年)、拿着可口可乐的普通中国人(1984年)邓小平(1985、1986年)、巩俐(1996年)、王菲(1996年)、邓小平(1997年3月)关注邓小平,情绪复杂
1998 年~2019年成龙(1998年)、周润发与杨紫琼(2000)、张艺谋电影《英雄》(2002年)、张惠妹(2002年)姚明(2002年)、周星驰(2003年)、周杰伦(2003年)、李彦宏(2018年)、刘翔(2008年)、习近平(2015年)多视角描绘东方中国

从中任选时期(一个或整体),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历史解读(赞成、质疑、补充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历史解读视角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纯技术角度讲,石油比煤炭有巨大优越性。然而迟至1925年,美国只有11%商用能源来自石油.西欧则低于5%…人们真正从世界第一口油井宾夕法尼亚希望得到的是煤油。俄国巴库产重原油,距离煤炭供应地又有几百英里,于是发展出一个区域燃油市场,有了现代精炼厂,设立世界上第一条油管。石油在现有的燃料市场插了一脚,因为人们采用更方便的可逆转步骤,将蒸汽引擎转变为既可使用煤炭也可使用石油的混合体,确保了一个成长中的市场。1924年成立的美国联邦石油储备局指定了汽油是原油最好也是最有效的使用方式。30年代后,阿拉伯半岛巨大的石油冲击加上与美国结成冷战同盟,意味着国内不产石油也不再构成安全隐患。在马歇尔计划开展的那些年,美国积极地推动欧洲更多地使用石油。而且,时间带来对汽车、飞机和其他技术的更大范围使用,煤炭对这些东西却不起作用。但是欧洲很多大用户尤其是公共事业单位,是日渐考虑到污染问题才告别煤炭的。

——彭慕兰等《侧翼突破与转型受阻:从煤炭到石油的崎岖路1859-2012)

材料二:我国不产汽油.油料进口始于1870年。是时首批煤油自关输入,初仅销行于沿海,后渐深入内地。虽穷乡僻壤,亦应用煤油燃灯。迄1888年,我国所用油料,悉自美国进口,嗣后陆续有俄国及荷印输入者。以进口油料种类言,初以煤油为主,后随我国交通及工业之发展,汽油、柴油、燃料油及润滑油等之数量,亦逐渐增加。

——摘编自孔庆泰《1927-1936年帝国主义在华倾销石油史料》

材料三:60年前,党中央作出石油勘探战略东移的重大决策,广大石油、地质工作者历尽艰辛发现大庆油田,翻开了中国石油开发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页。60年来,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9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大庆油田的贺信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石油比煤炭的优越性有哪些。概括影响煤炭到石油能源转型的相关因素。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大庆油田开发的背景及重大意义。
2020-02-23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