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荣氏”家族企业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在1902年保兴面粉厂创办。

材料二 1908年,“荣氏”企业面临第一次经济危机,一方面国内麦收不佳,美国面粉倾销,麦贵粉贱,“荣氏”茂新面粉厂连续3年巨额亏损,另一方面,荣宗敬因卷入投机风潮,亏本5万两,牵动钱庄资本,广生钱庄摇摇欲坠。

材料三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到1921年,茂新、福新12个面粉厂,从最早的4部粉磨增加到301部,每日夜可出面粉76000多袋,占全国面粉产量的23.4%,发展速度之快,在整个中国企业史都是空前的。

材料四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实行扶植民间轻工业、统一货币、关税自主等政策。1928-1937年,中国工业产值年增长率达到8%以上。到抗战前,荣氏家族的面粉厂已飙升到14家,另外还创办了9家纺织厂,荣氏家族的企业达到了近代发来的最高水平。

材料五 抗战时期,荣氏工厂惨遭浩劫。抗战后,荣氏企业试图东山再起。但是继之而来的是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的压迫,社会政局动荡,再加上美国产品的涌入以及通货膨胀,荣氏企业始终难恢复战前的辉煌。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
2021-02-01更新 | 25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河南省体育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普招班)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说:“中国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中国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0-04-06更新 | 582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5届河南省名校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论证中世结束于唐代,近世开端于宋代的“唐宋变革论”,最早是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被欧美学者称为“内藤假说”。“唐宋变革”是指中唐至北宋的变革,并非仅指唐宋之际。其核心主张是,从唐到北宋是一个从贵族政治转向君主独载体制的过程。所谓君主独裁,就是把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上,并通过与之配套的官僚体制来展现这种权力。在内藤看来,这种特殊形态的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而君主独裁下的社会阶层反而相对平等,也就是平民社会取代了贵族社会。迄今仍有很多历史学者将唐朝的三省制视作较为合理的官僚制度,但内藤将其理解为贵族制度,即体现了贵族力量和君权的妥协,按照皇帝意旨由中书省写下来的诏书,门下省有权审阅、驳议,因此门下省就代表了贵族的意志。

——摘编自陆扬《唐宋变革论错在哪?》

材料二   由中国学者王瑞来提出的“宋元变革论”,从南宋历元,跟明清、乃至近代的联系来观察历史。其核心主张是,宋元大变革使中国社会开始向近代转型。经济高度发达的江南,最近最直接的基础是南宋和元代。……南宋政府的多次发行的纸币会子已成为社会主要支付手段,在“钱楮并用”的基础上,贵金属称量货币白银也开始跻身于流通领域。特殊的国际政治格局之下,依托江南发达的商品经济,历来的“头枕三河,面向西北”的立国态势,在南宋终于彻底转向为“头枕东南,面向海洋”。“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过去中国的状况相比,具有划时代的变化,靠近了现代的我们。”

——摘编自王瑞来《从近世走向近代——宋元变革论述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相关史实说明“君主独裁制贯穿了北宋以后的中国社会”,并简要评析内藤湖南对唐代三省制的认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时期推动“平民社会”出现的历史原因,并概括南宋以来中国古代出现的“靠近了现代的我们”的主要经济现象。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