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2 道试题
1 . 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思想活跃,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其中,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思想家是(     
A.董仲舒B.王守仁C.黄宗羲D.顾炎武
2 . 在古代中国,从商周时期的“夷夏异制”到春秋战国以来的“华夷一体”,体现了对中原地区最高境界“华夏”的认同。这一认同(     
A.体现了民族交融的趋势B.说明了游牧民族大量内迁
C.彰显了国家统一的潮流D.证实了诸侯争霸日益剧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萌生于汉末、形成于魏晋的门阀士族,作为地主阶级中一个特殊的阶层,享受着政治、经济、法律和教育等方面的特权。在门阀士族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科举制B.九品中正制C.察举制D.世卿世禄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距今约7000至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北方辽河流域分别出现不同文化群。尽管各区域间发展不平衡,但在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这反映了中华文明起源(       
A.早于世界其他地区B.呈现多元一体特点
C.集中在黄河中下游D.开始于旧石器时代
2023-07-16更新 | 153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第二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了将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B.始终是中央正式的行政机构
C.其所掌握的权限仅限于军事事务D.标志封建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6 . 关于朝代之间的继承与变革,有“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和“宋承唐制,抑又甚焉”的说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以郡县治东方,用秦吏秦法经纬天下,移风濯俗,结果激起东方社会的反抗,其间包含着区域文化差异与冲突。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的习俗。

—摘编自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与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二       宋朝前期制度设计的核心,是“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宋太宗即位诏曰:“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奉,不敢逾越。”北宋统治者在外交中多采取守势,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内政上。在此基础上的制度建设,被概括为“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据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等


(1)列举“汉承秦制,有所损益”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简评“宋承唐制,抑又甚焉”的宋初制度建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辽史·百官制》记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材料中所描述的制度是(     
A.四等人制B.南北面官制C.内外服制D.猛安谋克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加强与边疆地区的联系和对其有效管理是历代统治者关注的重点。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派班超出使西域,促进西域与中原的联系
B.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C.元朝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
D.明朝设置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并经略台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炀帝大业元年,征发河南诸郡100余万劳力开凿通济渠,于是天下运输益便;五年,炀帝设置西海、鄯善、且末等郡于西域,谪送天下罪犯为戍卒,大开屯田;十六年,社仓分上中下三等税,于是州里丰饶,人民有所依赖。上述此举意图说明(   
A.中央政府集权能力强大B.政府注重民生的改善
C.农业成为国家重点支柱D.国家加强政治统一性
10 . 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与无奈,隋唐时期的壁画则更多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的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说明了(  )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C.中外艺术的交融性D.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2023-06-07更新 | 761次组卷 | 112卷引用:河南省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