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主要内容如下:1.军事方面,“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反对对方的任何同盟,并不参加反对对方的任何集团及任何行动或者措施。”2.政治方面,“双方根据巩固和平和普遍安全的利益,对有关中苏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均将进行彼此协商”。3.经济文化方面,双方保证以友好合作的精神,并遵守平等、互利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和巩固中苏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彼此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并进行必要的经济合作。

——潘正祥《从同盟到对抗—20世纪50、60年代的中苏关系》

材料二1960年,尼克松说:“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尼克松在回顾1972年访华时说:“我知道,福斯特·杜勒斯(1954年美国国务卿)拒绝同周(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的时候,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编自《尼克松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建国初的国际环境、经济发展、外交政策、社会制度方面,说明中国愿与苏联结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美关系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该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2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1915 年8 月,杨度等人发起"筹安会",鼓动立宪。但梁启超写成《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表示反对,并与其学生蔡锷密谋反袁。二次革命后,许多革命党人士多次在滇秘密集会,酝酿反袁斗争。社会各界也因为"二十一条"与袁倒行逆施的行为给政府施加强大压力。12月25 日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国民党)在昆明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袁不仅未争取到列强的支持,而且北京政府高层亦出现离心。护国军坚持要袁下台,已独立的滇、黔、桂、湘、粤、浙、陕、川等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对抗北京政府的军务院,遥尊黎元洪为大总统。袁益陷窘境,在众叛亲离中郁郁去世,继任大总统黎元洪宣布恢复法统。唐继尧等遂通电撤销军务院,护国战争宣告结束,各省陆续取消独立。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护国战争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护国战争的历史意义。
3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出现一批从事“雇工、长途贩运、个人购置农机和农副产品加工机具、私人开办工商业、外出打工”等以赚钱为目的的个体、私营经济主体。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
A.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重大变化B.农村完成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C.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农业走向集约化生产的道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秦始皇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秦朝的郡县制之所以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原因在于(     
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官吏由中央和皇帝任命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藩镇跋扈,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在客观上也是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军队战斗力削弱的弊端。虽然北宋政府豢养了百余万军队,却阻挡不住辽、西夏的袭扰。由于各级政府权力的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行政效率低……总之,北宋实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一定时期起了巩固政权的作用,后来便逐渐走向反面了。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行省即行中书省的简称……在全国范围内设置十个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制的设置,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

——摘编自周良霄、顾菊英《元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巩固统治的措施及原因。
2022-10-21更新 | 625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衡水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景教是东正教的一个支派,公元5世纪因持异见而被迫向东寻求发展,而此时佛教在中国大为兴盛,并逐渐中国化。7世纪景教传入波斯地区,657年唐朝打败西突厥控制了西城,并设置北庭和安西都护府,为景教在唐朝的传播提供了可能。762年景教将其中心由波斯转移至阿拉伯首都巴格达。

唐高祖“柔怀万国”、“中楫睦、敦聘好”的睦邻友好政策在唐前期基本延续。景教主教阿罗本来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礼遇,准其传教,并为其修建大秦寺。安史之乱中,景教徒伊斯参与平叛有功被封为节度副使。781年伊斯刻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碑文主体用楷体撰写,行文流畅,对使用典,体现了深厚的中文功底。碑文还有一小部分由古叙利亚文撰写,是研究当时东罗马传教所用文字的重要参证。845年唐武宗灭佛,景教同时被禁止。此碑被教徒埋入地下,景教也逐渐沉寂。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世界考古发现史最负盛名的石碑之一,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据《旧唐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景教在唐朝的地位变化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历史价值。
2023-04-15更新 | 19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历史人物评价

李商隐(813858),开成二年进士,晚唐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在李商隐不到1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他少年时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唐大和三年,他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受到令狐楚的欣赏和器重,令狐楚亲自授以今体(骈俪)章奏之学。

李商隐“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通过揭露晚唐皇帝服药求仙,慌于政事,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寄寓了自己在政治上备受排挤、壮志难酬的感伤。诗人描写晚唐荒凉到“高田长槲栎(hui们),下田长荆榛。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李商隐曾做县尉,不满于对县太爷卑射屈节,告假回长安,并作诗《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求假归京》。李商隐经历了唐朝的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个皇帝,前几个皇帝要么被宦官杀死,要么被宦官所拥立。李商隐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商隐政治生涯坎坷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商隐的个人品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建立后,相继灭掉南方的几个割据政权和北方的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离局面。统治者鉴于唐朝后期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中央集权,维护政权稳定的措施。

材料二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文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北宋政府采用分化事权的方式,将宰相职位由多人担任,同时还设置了枢密使、参知政事、三司使,来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权。

材料三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变法涉及农业、商业、军事等领域的管理和控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北宋调整统治措施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制度的变化体现了什么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代两湖地区人口、耕地及米价统计表(部分)


——整理自《清代两湖农业地理》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1)据材料一指出清代两湖地区物价的变动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动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1-05-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孔子自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对传统文化抱有深深的敬意,充分吸收夏、商、周三代的典章制度和思想成果,主张"克己复礼",要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仁"是孔子追求的道德理想,以"仁"为核心,构成一整套伦理。孔子的"仁"所包容的善德,注重道德修养,规范行为实践,具有道德实践的价值。孔子还认为,中庸是最高尚的品德修养和方法原则,要求人们的言行"允执其中"。孟子等儒家后继者发展了孔子的道德思想,推动了中国哲学的人文走向,形成了道德型哲学。

——摘编自雷红霞《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比较研究》等

材料二   苏格拉底教人们照顾自己的心灵,"认识你自己",通过心灵去倾听神之声,去按照善的目的行事。他认为"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智慧知识就是美德,"美德即知识"。他引导人们认识灵魂中固有的善德。苏格拉底的"善"所包容的美德,以知识为基础,注重对真知的追求,具有理论认识的价值。柏拉图以其理念论发展了苏格拉底的哲学,促成西方哲学的理性倾向,形成了知识型哲学,体现着科学主义精神。

——摘编自肖雪《试论"轴心时代"孔子与苏格拉底道德哲学思想之比较》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道德哲学的内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苏格拉底道德哲学的特点,并简析苏格拉底哲学思想形成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