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汉文帝的霸陵考古发现,其陵墓地表无封土,外藏坑出土器皿以陶制为主,与文帝“欲为省,毋烦民”的遗诏相吻合。这说明(     
A.实物史料比学术资源更加可靠B.历史真相都可以从考古中还原
C.考古发现与文献研究相互印证D.文献材料缺乏历史研究的价值
2024-01-29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历代名人对商鞅的评价。这说明(     

人物

评价

韩非子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司马迁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

诸葛亮

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

王安石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能令政必行

A.史料真伪影响对商鞅的看法B.立场不同带来评价结论差异
C.名人对商鞅的评判渐趋一致D.史料丰富程度左右后人认知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毛泽东开拓新民主 主义革命道路时,重视中国近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中国是微弱的资本主义经济与严重的半封建经济并存,自然经济的绝对优势表现出的特殊城乡依存关系,即城市离不开农村,农村却可以相对脱离城市独立存在。国内各反动派的势力范围和统治力量在全国分布不均、强弱不平。毛泽东在突出分析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及具体表现之后明确指出:“这个特点, 不但基本地规定了我们政治上的战略和战术,而且也基本地规定了我们军事上的战略和战术”。

——摘编自阙正红《毛泽东开拓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方法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 “遵义会议”,实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使党摆脱困境,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伟业的良好开始。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首要任务是,在国民经济不能满足人民基本需要的关键时刻,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把一切工作的重心放在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温饱、稳定国家局势、提升人民物质水平上,让我国的经济健康而稳健地发展。同时通过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摘编自蒋利佳《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如识, 指出毛泽东开拓的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并分析其依据。
(2)规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遵义会议"所做出的伟大决策,并分析其历史意义。
4 . 汉代祥瑞崇拜之风盛行,上自郡王为标榜统治清明而大兴龙兽朱雀,下至民间也视凤凰麒麟为太平,江苏徐州九女墩墓室中就有“九穗禾、玉兔、灵芝、嘉果”等画像。这一现象体现了(     )
A.尊崇自然的价值理念B.天人感应的社会影响
C.政治清明的王朝气象D.富足怡乐的民众生活
5 .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澳人治澳’,发展壮大爱国爱港爱澳力量,增强香港、澳门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2021年3月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强调“要始终坚持爱国者治港”。上述材料
A.解释了港澳的政治实体地位B.重申了国家的外交立场
C.阐明了实施和平统一的价值D.体现了“一国两制”核心
2022-01-23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