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万历六年(1578年),全国征收的棉花中,山东、河南、山西、河北四省占比已达85.9%。清代河南棉花种植区域已遍及全省。如豫北彰德府内黄县棉花产量大,“出贩于山西泽潞诸州县”;林县“户无贫富,妇女皆以纺织为主业,所制棉布质坚耐久,名曰家机布,除备服用外,运销泽、潞等处”;卫辉滑县“所有输出物产,不过棉花一种”;许州五女镇不仅是棉布交易市场之一、而且有“染工三四百人,终岁操作供给秦晋布客之所需要”,所产出的丈六布“行销秦晋两省极多”;石固镇的二八布被“秦晋布商,终岁搬运。许昌东、北两区之织妇亦极终岁勤动矣”。

——摘编自王林林《明清晋豫商路兴表探析》

材料二   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一些实业家开始注意中国农作物品种的改良问题。上海德大纱厂创办人曾呼吁改良中国棉种和扩大植棉面积,并亲自编写《植棉改良浅说》-.书,散发给纺织界同仁及棉农,以传播植棉改良知识。1914年,他在筹办德大纱厂时,开办了穆氏植棉试验场,引进美国长纤维棉种。经过探索,优质棉种试种在第三年获得成功,产量比一般农家旧的棉种高出五六倍。不久,上海工商界名流联合发起并组织了中华植棉改良社。开辟了更大规模的植棉试验场,推广美国优质棉种。

——摘编自戴鞍钢《民族工业与近代中国农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河南植棉业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植棉改良行动兴起的有利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是云梦秦简中《效律》关于衡制和量制的部分规定。这些规定(     
单位误差惩罚
石(120斤,1920两)16两以上罚一甲
斤(16两)3铢(1/8两)以上罚一盾
斗(10升)1/2升以上罚一甲
1/20升以上罚一盾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不利于秦朝大一统局面
C.利于维护市场交易公平D.彰显了秦朝法律的完善
2024-02-22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各阶层的爱国人士展开了多种救亡图存的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战争与探索(代表事件)代表人物主张
A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师夷长技以自强,“剿发逆,勤远略”
B孙中山、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C蔡元培、鲁迅、刘半衣拥护“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宗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清政府在“三次灾难性的战争”后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名称。
(2)根据材料二所示表格,任选A、B、C中的一个事件进行评价。(要求:明确写出所选事件名称后再进行评价)。
2024-02-2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6年7月,中共中央起草的《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等指示中指出,“我们是能够战胜蒋介石的,全党对此应当有充分的信心……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在作战中应采用“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方法”。根据以上指示,解放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粉碎全面进攻B.进行战略反攻C.发起主力决战D.发动渡江战役
2024-02-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光山县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1914年12月28日,马星驰发表《急起直追》漫画(画面以一艘出洋远航的帆船为主体,船上满载货物)。该漫画展现出(     
A.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春天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效果显著
C.民众爱国热情推动国货发展D.实业救国得到国内普遍认同
2024-02-0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康熙时期,在陕西南部的秦岭和大巴山地区,有铁厂数十处,投资铁厂的大都是外来客民,他们“携带工本,雇募匠役”,这些投资者的资本都比较雄厚,“凡开厂之商,必有资本足以养活厂内之人”。这说明当时该地区(     
A.商帮活动较为频繁B.官营冶铁业发展迅速
C.自然经济趋于瓦解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7 . 2023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中国已与152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已先后写入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东盟、上合组织、非洲联盟、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等多边机制成果文件。这说明我国(     
A.冲破了西方的外交封锁B.重点发展周边睦邻关系
C.建立了国际经济新秩序D.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8 . 新华社评论某历史事件:“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 一大批亚非国家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新华社评论的事件使中国(     
A.成为世界进步力量的代表B.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会
C.外交政策开始走向了成熟D.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9 . 东亚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区域。在这个地区产生的中华帝国在人类历史 上曾经有过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不仅影响过去,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未来。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殊方异物,四面而至”。《汉书·地理志》有“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贡见”的记载,说明汉朝已经与日本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往来了。孔子认为,外交关系就是向外示范中国国内体现于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相同原则。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中国向周边辐射的儒家文明板块,对周边“蛮夷”之国的文明进程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的东亚外交圈。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国家间的交往多在相邻的国家间进行,打上区域交往的烙印。

——摘编自邹近《张骞传说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与东亚国家外交关系更加成熟、稳定,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制。相互派遣使节,是双方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有时候使节团的规模庞大,少则几 十人,多则几百人,蔚为壮观。朝鲜每年定期向中国派遣使者,国王接受中国册封,使用中国的文字,奉中国正朔,成为中华传统世界藩属国的典型代表。日本向明朝派遣了使者,被永乐帝授予“日本国王之印”与准许来华的勘合贸易。勘合贸易促进了明朝与日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茶器、书籍等大量输入日本,加速了日本国内文化发展。

——摘编自陈奉林《古代东亚外交圈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三   中国一直是主导东亚国际秩序的国家,按照东方国家的文化模式建立了一 套国际秩序与规范,即“天朝礼制体系”。中国一脉相承的对外关系史,铸就了睦邻 友好的优秀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大而不霸的民族风范。这种独特的民族风范具有 三大基本特征:“止戈为武、兼容开放、协和万邦。”

——摘编自陈奉林《古代东亚外交圈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外交圈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请列举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东亚国家外交关系的表现。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亚外交圈。
10 . 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井冈山土地法》,以立法形式,首次肯定了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翻了身。该土地政策旨在(     
A.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改变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联合资产阶级消灭军阀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