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中国自古以“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为国家观念的主要支柱。自春秋战国以降的两千余年间,“此悉土悉臣之思想,已深入一般人民之脑中”,维新派在批判了这种“自古以国为君主之私物,民为君主之私仆”的观念后,阐述了国民为国家构成之主体的新学说。梁启超写道:“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国民报》也发文阐述道:今试问一国之中,可以无君乎?曰可……《国民报》指出:“何谓权利?曰:天之生人也,即与以身体自由之权利,即与以参预国政之权利。故一国行政之权,吾得而过问之;一国立法之权,吾得而干涉之;一国司法之权,吾得而管理之……无权利者,非国民也。”

——摘编自刘志琴主编《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第二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维新派提出“民族国家观"的原因和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维新派的“民族国家观”。
2024-04-0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中国过去的政治……我们纵要说它是专制,也不能不认为还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开明的专制。它也自有制度,自有法律,并不全由皇帝一人的意志来决定一切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调整?说明这一调整的进步性。
(2)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二中的观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