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49年3月于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从一九二七年到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在乡村,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采取这样一种工作方式的时期现在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

材料二   2019年9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视察中共中央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参观香山革命纪念馆,观看《为新中国奠基》主题展览,主题展览由“进京‘赶考”“驻香山”“继续指挥解放全中国”“新中国筹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5个部分组成。习近平在参观结束时的讲话中指出,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25日进驻北京香山,这里成为党中央所在地。……我们党领导解放战争走向全国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总指挥部,是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的重要标志。

——摘编自《人民日报》新闻稿

材料三   《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挖掘红色精神内涵,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构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重要平台,……实现红色旅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2016年12月,《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发布,全国共有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入选。其中我省有西宁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海北州青海原子城遗址、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果洛州班玛县红军沟革命遗址、海东市循化县十世班禅大师故居等景区入选。


(1)阅读材料一,七届二中全会作出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决定。那么,中国革命是以什么史实为标志,走上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的?
(2)阅读上述三则材料,除西柏坡及“西柏坡精神”外,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圣地及其“红色精神”还有哪几个?
(3)阅读材料三,简述我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的理由。
2020-01-1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2013年至2019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接近30%。这些成就的取得,无不得益于(     
①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④科技的发展和推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2014年,全国有832个贫困县;2016年,28个贫困县摘帽;2017年,125个贫困县摘帽;2018年,283个贫困县摘帽;2019年,344个贫困县摘帽;2020年,共52个贫困县摘帽。至此,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果突出
C.乡村振兴迅速提高农民生活水平D.城乡二元体制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4 . 2019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这句话点出的核心内涵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人类命运共同体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3-12-08更新 | 21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中共十八大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B.中共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中共二十大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D.中共二十大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4-02-0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的理念。到2020年11月,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这一成就的取得(     
A.改变了农村的生态面貌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实现了共同富裕的目标D.完成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024-02-04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2019年5月,习近平来到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赣州市于都县,向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下列选项中,关于长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③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3-12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大一统”理念是贯穿中国历代政治格局和思想文化的主线之一,更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纽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材料二   及至汉代,在汉高祖及其后汉文帝、汉景帝积累的强大国力基础.上,汉武帝极大推动了“大一统”王朝的构建。

材料三   元朝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实现前所未有“大一统”的王朝,将东北渔猎经济区、北方游牧区、西北和西南的游牧与农耕兼营区、南方及中原农耕区、滨海农耕与渔业区囊括一起,可谓疆域“大一统”开拓者。

材料四2019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深刻指出,“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统一后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分析秦统一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初尊奉哪种思想实现了休养生息,以及汉武帝为发展和巩固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的思想措施及其建议者。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元朝为了巩固统一在地方管理和民族关系实行的制度。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9 . 2019年9月29日上午10时,90高龄的申纪兰接受习近平主席颁授“共和国勋章”,这位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见证了共和国的奋斗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4年,申纪兰当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进京参会,审议表决宪法。这一年,她带领西沟农业合作社里的妇女开展劳动竞赛。这一年,她们造林490亩,耢耙地100多亩……西沟的“半边天”以其奋斗和勤劳而红了中国。

她是历届全国人大代表……仅从1993年的第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到2020年的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她递交了490余件议案,个人领写80余件,始终情系“三农”。这也应了她在80年代所说的,不让群众富起来,我就不是人民代表。

1983年,她在西沟推行承包制,她上省里找钱,创办利润丰厚的钛合金厂……后来陆续建起了香菇大棚,引进了光伏发电……她坚信勤劳致富,一直种地打粮,获得“共和国勋章”那一年的秋收季节,她照旧拿着镰刀下地……

——摘编自葛水平《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走了——追忆申纪兰》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申纪兰1954年参加的会议和竞赛分别反映的重要政治制度和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中“让群众富起来”的时代以党的哪次重要会议召开为标志?概述申纪兰在这个时代为“让群众富起来”而奋斗的事迹。
(3)根据材料,尝试撰写申纪兰荣获“共和国勋章”的颁奖词。要求:至少两个角度,不超过30个字。
2022-01-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题一】学史明理

材料一   下表是近代中国人民的探索历程

名称目标结果
太平天国推翻清政府,建立理想的“天国”1864年被清政府镇压
戊戌变法通过改革,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1898年,“戊戌政变”
辛亥革命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民主革命只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道理。
【主题二】学史增信

材料二   194019日,毛泽东发表题为《新民主主义论》的讲话,详细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摘编自《中国现代史》


(2)运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相关知识,对中国革命对象、任务、动力和前途加以分析,并简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提出的历史意义。
【主题三】学史崇德

材料三   陈延年(18981927),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5年夏,与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了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在国民大革命期间多次提出要掌握革命领导权,同妥协势力坚决斗争。1927年,在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之下,陈延年被捕。但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展现了顽强的意志,毫不妥协,最终壮烈牺牲。

——摘编自《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陈延年》


(3)根据材料三,说明陈延年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主题四】学史力行

材料四   “吾心信其可行,则移山填海之难,终有成功之日”。今天,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备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障、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21109日)


(4)通过对党史的学习,就青年学生该如何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谈谈你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