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日:异日韩王纳地效玺,请为落臣,已而信约,与赵魏合从畔(叛)秦,故兴兵诛之,虏其王。寡人以为善,底几息兵革。赵王使其相李牧来约盟,故归其质子。已而倍盟,反我太原,故兴兵珠之,得其王。赵公子嘉乃自立为代王,故举兵击灭之。魏王始约服入秦,已而与韩赵谋袭秦,秦兵吏诛,遂破之。荆王献青阳以西,已而畔(叛)约,击我南郡,故发兵诛,得其王,遂定其荆地。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令荆轲为贼,兵吏诛,灭其国。齐王用后胜计,绝秦使,欲为乱,兵吏诛,虏其王,平齐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日: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日:“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今令为“诏”,天子自称日朕。王日:“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日皇帝。”他如议,制日:“可。”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秦国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22-23高一下·江西·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商朝末年,帝辛(纣王)率军征伐东夷,其间经过商丘并进行了占卜,卜辞上说:“壬寅王卜在商贞于亳。”在有关这场战争的甲骨文卜辞中,商王东征行进的顺序和需要到达的时间与传世文献对此事的记载完全相符。这反映出甲骨文(     
A.主要服务于战争需要B.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C.记载内容全面而详细D.已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2023-03-24更新 | 351次组卷 | 17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22-23高一上·四川成都·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东晋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描述了王羲之与谢安等官员在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饮酒做诗的情景。该作品(       
A.印证了经济重心的南移B.反映了士族专权的政治特点
C.兼具了艺术与史料价值D.体现了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22-23高一上·湖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4 . 【甲骨文里的历史】

甲骨文,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由于商朝人崇信鬼神,每每遇事都要占卜,占卜的方法是用火在牛胛骨或龟腹甲上烧灸,甲骨的背面便出现裂纹,叫“兆”,然后根据兆纹的形状来断定凶吉。占卜的内容、结果以及日后是否应验,都刻在兆纹的旁边,叫作“卜辞”。商朝负责祭祀占卜的官员称“卜”。一条完整的卜辞它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具体时间,谁来占卜,问的是什么问题,问题的结果如何。

如据专家研究发现,右边甲骨上记载的内容是跟农业有关的问卜。

左(由上往下读)甲辰贞其登黍。意即:甲辰日卜问,是否征收粮食黍?

中(由右往左读)贞我不其受年。意即:卜问,我们是否有个丰年?

右(由上往下读)南土受年。意即:卜问,南部地区是否会是个丰年?

当我们把这些甲骨文的文字解读出来以后,我们就能知道商王朝是一个非常发达的农业社会,是一个等级化非常明显的阶级社会,也是一个生活内容很丰富的——跟历史上后来一脉相承的一个社会。

(1)简要阐述甲骨文的史料价值。
(2)除考古发掘的甲骨之外,研究商代历史还可使用哪些类型的史料,试举例二则说明。
2022-10-11更新 | 14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2-23高二上·北京昌平·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书同文字”木方


                                “书同文字”木方

2002年,在湖南湘西龙山里耶古城出土了三万六千多枚秦简牍,这些简牍多为官方文书档案,其中有一片编号为8-461的木方,比其他木牍大了不少。这就是“书同文字”木方。

木方正面分为两栏,以篆书抄写(在秦代,篆书是诏策所用的书体),内容是对两个方面的变更和规范:一是文字的字形和使用,二是“皇帝”名号和其他称谓、用语。

木方内容举例:

第一栏第七列:“吏”如故,更“事”(原来混用的“吏”“事”二字根据词义作了区分)

第一栏第八列:“卿”如故,更“郷”(“郷”是“乡”的繁体字,原来混用的“卿”“郷”二字根据词义作了区分)

第一栏第十八列:故今更如此“皇”

第一栏第十九列:故今更如此“旦”

第二栏第六列:“以王令”日“以皇帝诏”

第二栏第二十列:“王游”日“皇帝游”

第二栏第二十五列:“郡邦尉”为“郡尉”

第二栏第二十六列:“邦司马”为“郡司马”

——整理自陈侃理《里耶秦方与“书同文字”》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书同文字”木方的史料价值。
2023-01-06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1-22高二下·福建漳州·期末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为出土的西夏王朝雕版、活字印刷品。



分析说明材料中出土文物的史料价值。
2022-07-16更新 | 152次组卷 | 3卷引用:大题07 史料价值类-【大题精做】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大题突破+限时集训(新高考通用)
21-22高一下·四川凉山·期中
7 . 人民日报刊登《欢跃在早稻“卫星”上》照片时写道:“在群众的启发下,让四个活泼的孩子站在稻穗上跳动,以显示稻穗的厚和密并富有沙发似的弹力。”材料表明
A.真实反映该时期右倾错误的盛行B.照片因为造假而毫无史料价值
C.“大跃进”时期左倾错误盛行D.照片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真实史料
2022-05-05更新 | 123次组卷 | 2卷引用:核心素养03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增分题型】致胜2023年高考历史提分专项训练(新教材地区专用)
22-23高一上·全国·假期作业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魏时期鲜卑族墓葬出土服饰形制演变:

时期盛乐时期①(258398年)平城时期(399493年)洛阳时期(494534年)
北魏墓葬出土服饰形制代表
出土地址呼和浩特鲜卑墓大同下深井北魏墓河南偃师染华墓
解释该时期服饰多头戴风帽,上衣下裤,典型鲜卑风格多数头戴风帽,上衣下裤;个别窄袖袍衫与褒衣博带(汉服特点)并存既有南朝官服元素,又糅合鲜卑服饰款式特征。汉族墓葬也出现上衣下裤、长靴及膝现象

①鲜卑拓跋部于258年迁居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后建立代政权,398年迁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


依据史料概括北魏时期服饰发展体现的趋势,从史料价值角度分析北魏墓葬出土文物对研究该时期社会历史的意义
2022-01-05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寒假自学课】高一历史寒假精品课(统编版纲要上)复习-第2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15-16高一上·四川凉山·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面对于研究甲午中日战争最具有史料价值的是(     
A.关于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绘画B.2015年从黄海打捞出的致远舰残骸
C.关于1894甲午风云海报D.2014人民版教材甲午战争形势图
2021-08-25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史学素养选择题题型01史料-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命题分析及备考指导与演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文物作为直接史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图可作为直接史料研究
A.兴中会B.同盟会C.华兴会D.共进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