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3 道试题
1 . 如图所示为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的封面,图中青年学生头顶上方为“LA JEU-NESSE”(法文“青年”),该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后,依然保留了原有的法语刊名。对如图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新青年》(     
A.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B.彰显了文学革命对思想的影响
C.反映了五四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D.折射出新文化运动的时代内涵
2 . 开元十年(722年)六月二日,唐玄宗将御注的《孝经》颁于天下;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唐玄宗又颁布了御制《道德经注》,并御注了佛教的《金刚经》。材料表明,唐玄宗时期(     
A.道教失去独尊地位B.儒家思想逐渐式微
C.佛教受到一定冲击D.推行三教并行政策
3 . 在三国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该关注的因素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B.古代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
C.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D.国家经济实力的提高
2024-04-02更新 | 77次组卷 | 1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20世纪20年代末,江西地区的一首歌谣唱道:“当兵就要当红军,处处工农来欢迎。……当兵就要当红军,打倒军阀和劣绅。人人都把田地分,红军战士来代耕。”据此可知,该歌谣(     
A.反映了秋收起义胜利B.歌颂了苏维埃政权建立
C.产生于井冈山会师后D.见证了反“围剿”的胜利
2024-02-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优质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5 . 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认为“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古之道,而使人心社会划然一新者,厥有三事:一曰人权论,一曰生物进化论,一曰社会主义”,西洋文明正是这种新文明的代表,至于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东洋文明,“其质量举未能脱古代文明之窠臼”。这说明当时陈独秀(     
A.宣扬马克思主义B.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C.推崇民主与科学D.倡导救亡与变法相结合
2024-02-29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优质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6 . 如表所示是明清时期广东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可推知,明清时期(     
区域明朝中期清朝中期
广东(全省)500万人800万人
广州100万人300万人
备注:广州100万人的统计是明末的数据。
A.广东封建经济繁荣发展B.广州成为全国最大城市
C.经济重心逐步移至岭南D.海禁政策遏止海外移民
2024-02-29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优质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7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发布“书同文”的诏令,以小篆为全国统一书体,令李斯、赵高等用小篆书写《仓颉篇》《爰历篇》等为统一文字范本。其根本目的在于(     
A.巩固秦朝统一B.推进文化传承C.规范文字书写D.宣传儒学思想
2024-02-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优质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8 . 截至2021年年底,我国境内考古发掘公布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已有793处(见如图)。由此可知(     
A.夏朝的存在得到考古印证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C.二里头文化有明显核心区D.当时各地区之间联系密切
2024-02-29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优质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历史试题
9 . 明代初期,皇帝常在内阁,后来有些皇帝不常到内阁,由内阁条旨、票拟送进去批,甚至有几个皇帝则长久不管事,不再到内阁。于是皇帝和内阁中间的接触,就多出一重宦官上下其手的机会。这样,宦官就慢慢地弄了权。这一变化(     
A.加剧了明朝的政治黑暗B.使决策机制发生根本改变
C.改变了内阁的机构性质D.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10 . 【根据地与敌后抗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抗日人民政权的建设,始终把廉政建设作为政权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致力于建设一个民主、公正、廉洁的政府。太行抗日根据地成立初期,首要目标是扩充力量、扩大武装,而非“阶级纯化”,因而,根据地的阶级成分较为复杂,制度政策尚不完善,干部整体数量不足。根据地的一些干部自身革命意志不坚定,有了思想懈怠和不良作风,违背了廉洁从政规范,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贪污腐化行为。为遏制贪污腐败与浪费等不良风气,打造根据地风清气正的良好风貌,保持党自身的纯洁性,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关采取了多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摘编自夏文华、孙凡闵《太行抗日根据地廉政宣传的实践及其特点》

材料二   1942年,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以军事“扫荡”为主的毁灭性打击政策,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承受着空前巨大的军事压力,面临严重困难的局面。一方面,军事上战斗频繁,伤亡重,干部牺牲大;另一方面,根据地面积缩小,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财政经济状况极端困难,有些地方军民的吃穿等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保障。面对这样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强调在新的残酷斗争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充分发动群众,依靠根据地广大军民,正确处理各抗日阶级、阶层之间的关系,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努力战胜困难。

——摘编自石仲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核心地位》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共在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廉政建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阶级政策,并简评其实行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