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为了克服“养兵”带来的弊端,以及裁减冗兵,节省军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采取了“省兵之策”。首先,政府下令在禁军、厢军中进行考核,不能胜任禁军的降为厢军,厢军中不能担负职责的免为平民,尔后又“诏拣诸路半分年四十五以下胜甲者,升为大分”。又因宋军队数量庞大,与军队服役时间长不无关系,故王安石采取“五十以上愿为民者听之”的对策。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诏废并诸军营”,将“陕西马步军营三百二十七,并为二百二十七”,并且规定“马军额以三百人,步军以四百人”,其后“凡拔并者,马步军营五百四十五并为三百五十五”。自熙宁至元丰,“岁有废并甚众”。

——摘编自徐正华、何建华《试论王安石变法中的军政改革措施》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王安石“省兵之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王安石“省兵之策”改革。
2023-04-23更新 | 421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摘编自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该族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力。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摘编自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3)我们应如何认识宗法制的这种演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修昔底德出生在雅典伯利克里统治下的“黄金时代”。其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严格地按照编年体记事。约有四分之一篇幅是演说辞,其中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在著作中引用伯里克利的话说:“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力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总结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他将自己参与过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写作的唯一主题,“对于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我的原则是不记载从碰巧在场的人那里获得的情况,甚至不凭借我本人的印象;我所记载的,要么是我亲历的,要么是我从他人那里获悉,但我尽最大可能一一准确核实过了的”。虽身为雅典人,但对这场战争的叙述却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记述的,并非偏袒雅典。

——摘编自李永明《从<考古学>篇看修昔底德的历史思想》等

材料二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是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初衷。其成书于赵宋政权内外交困由盛而衰的转折关头。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设定了极其严苛的三道编撰程序。第一道是编“丛目”,就是按照年月日的时间顺序排出史料索引。有学者研究指出,三百多万字的《通鉴》是从六七千万字的正史、杂史中精心淘炼出来的,而且《资治通鉴》中所引用的许多史书现在早已失传。第二道工序叫做写“长编”。长编可看作一种史书体裁,写作原则是“宁失于繁,无失于略”。按照这个要求,修书者必须详细阅读各种史料,一旦出现记载不一致的情况,还要认真考异(分析史料),并详细注明是否采信的理由。最后一道工序是定稿。这项工作主要由司马光自己完成,他要在长编的基础上考订史实、删繁去冗,同时还要统一语言风格和全书整体逻辑。为编写《资治通鉴》,司马光等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这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

——摘编自周吉《宋朝进行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伟大历史学家应具有的优秀品质。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明代将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自成体系,界限十分清楚。土司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文职属吏部验封司,武职属兵部武选司。土司官品共十四级,自从三品至从九品,皆按其名号为分等级。……从官品上看,土府、州、县等官与同级流官品级无异。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借以“变夷俗之陋,杜争夺之源”。明代以前,朝廷在经济上对土官的要求不严,或有贡无赋,或虽有贡赋而无定额。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土司平时必须“附辑诸蛮,谨守疆土”,防止境内发生骚乱、暴动及盗贼之事,维持地方治安,此即所谓“保境安民”。战时,土司必须听从征调,由朝廷任命的将帅统一调度指挥,配合有关军事行动。

——史继忠:《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学知识概括明朝土司制度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材料十   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羯族人石勒在政权建立之前,就在与西晋、前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不仅如此,为扩充兵力,石勒每到一地,皆释放囚犯、招纳逃亡者。石勒不仅好骑马、射箭,也喜欢文化,即使在出征打仗的间隙,仍常令人读史书,评价历代帝王的优劣,得到官员儒生的赞同。330年,石勒称帝。后赵政权建立后,石勒注意协调羯族人与汉族人的关系。他专门设立了门生主书的官员,掌管羯族人进入宫中的事务;又制定严格的法令,不让羯族人侮辱汉族士族。此外,他还到襄国的学校考察学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情况;设立秀才、孝廉试经的制度;郡国也设立学官,每郡设两名博士祭酒,有弟子一百五十人。石勒统治时期,后赵百姓每年缴纳布帛两匹、粮食二斛,负担比西晋稍轻。石勒死后,后赵政权陷入动乱之中。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后赵政权建立前后石勒所推行的政策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赵政权国家治理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大革命中新兴的资产阶级以“全民族”代表自居,他们不但主张个人的自由权利,而且主张民族的独立和权利。法国革命后通过的《人权宣言》以“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为武器,从根本上铲除了王朝国家的社会法律基础,奠定了以人权、自由、平等重新构建民族国家的原则。与此同时,一种民族优越感和民族扩张的野心已在革命的法国开始出现。拿破仑在欧洲大陆的征服把法兰西的民族沙文主义和扩张主义推向了顶峰。即便是19世纪中后期符合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的意大利和德国的民族统一也是以武力征服的形式实现的。这表明民族主义已经与武力结合在一起,预示着欧洲列强在将要到来的帝国主义时期的民族利益纷争中所采取的政策。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殖民狂潮。

——摘编自宋新伟《民族主义在近代西方的缘起和蜕变》

材料二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的倡兴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忱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出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的中国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背景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民族主义的认识。
2020-05-1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云南省玉溪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

—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

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

2016-11-27更新 | 1123次组卷 | 18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第七中学2022届高三3月份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综合《唐书》《唐会要》等有关史籍记载,武后时期的科举考试一般是在二月开始,制举、殿试时间是不等的,科目和科第也是多种多样的,除传统科目之外,还有文艺优长科、理选拔萃科等。由皇帝主持的制举、殿试规模宏大,人数极多,使当时文场呈现出旷古未有的盛况。《大唐新语》称“应制者向万人”。至于制举的试题、殿试的策问,多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注重取题社会、联系政治。

——马思博《论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

材料二在武则天执政期间,关陇把持特权,门阀观念非常的严重。不利于庶族、地主和知识分子进入官场。为了使没有权利和地位,叫有才能的人能够展示自己的才能,有所作为,并且得以升迁。于是在显庆四年武则天改《氏族志》为《姓氏志》,以武氏为第一等,其余均按官位高低为准,那些出身士兵立有军功的人,也可以跟世家大族列为同一个等级。这样一来扩展了用人的范围,也寻找到许多庶族地主中有才能的人。

——吴玲莉《浅析武则天在用人方面的策略和贡献》

根据材料一,概括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的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武则天的人才观。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