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造就了华夏系民族共同体与戎、夷、蛮、狄共同体犬牙交错、夷夏混居的族群分布格局。春秋以降,周王室在“礼崩乐坏”的大趋势下日益式微,由此失去了制衡诸侯和四裔诸族的“天下共主”地位。大国争霸、四夷交侵背景下的剧烈社会动荡,极大地推动和促进了各地族群的空前融合和相互认同。华夏、蛮、夷、戎、狄之间的文化差距和心理隔阂日益消弥,华夏与蛮夷戎狄一体同源的思想观念应运而生。这种观念的广泛流行,代表了当时“中国认同”的最高境界。

——摘编自田广林、任妮娜《从夷夏异制到华夷一体: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认同》

材料二   南宋统治者对南方西南少数民族采取了“权其酋长、使自镇抚”,建立土官统治,实行“以夷治夷”或“以夷治蛮”政策。辽、金建立政权后,逐步改变了对待异族掠夺与同化政策,承袭了“胡汉分治”与“因俗而治”,实行两种制度,“以国制待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辽、金都实行了南北面官制、蕃律和汉律,还接受了先进的汉族文化和管理制度。元朝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藏族地区事务,制定了“吐蕃刑律”,极大地密切了吐蕃地区与中央的关系。继南宋将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后,元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管辖台湾和澎湖。在北、西北地区设立羁縻卫所和屯田,以当地民族首领充任卫所长官。南方和西南地区,在土官制度基础上,发展成更加严密的土司制度。

——摘编自孙懿《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认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辽宋夏金元时期国家治理的新举措及特点。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30次组卷 | 109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3 . 1986年,北京市物价局规定,按照商品价格形式,分别使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的统一商品标价签。其中红色为国家定价,用于关系国计民生的主要商品;蓝色为国家指导价,用于国家不作统一分配的商品;绿色为市场调节价,价格随行就市,允许浮动,鼓励竞争。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商品标价签的说法不准确的是(     
A.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结合B.市场调节经济的初步探索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D.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表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了配合减租运动和土地改革后的农村生产运动,人保西南区公司选择北碚重点进行耕牛保险的典型试验。公司与农牧试验机关结合,1950年北碚承保耕牛1000余头中,由于保险公司免费进行防疫注射和治疗,耕牛死亡率由4%减低为 0.1%。据此可知,新中国保险业的探索(     
A.配合了社会主义建设B.彰显了社会制度优越
C.提升了民众政权认同D.实现了农村经济飞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故宫博物院组织了一场名为“何以中国”的文物展览,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晋归义羌侯”官印入选其中(见下图)。印为金质,驼钮。印文小篆字体方正,布局严谨。这一文物入选此次主题展,主要原因是(       

A.展现了制印技术的精美B.体现出篆书艺术的魅力
C.象征着西晋国力的强盛D.是民族交融的历史见证
2024-03-06更新 | 116次组卷 | 7卷引用:重庆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测历史试题(康德卷)
6 . 1964年,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政府一起向世界银行提出援建铁路的请求,但被拒绝,后请求苏联帮助,再度遭拒。1965年,坦桑尼亚总统访华,请求中国援建坦赞铁路。中国慎重考虑后同意。这一做法在当时旨在(     
A.开启与亚非国家合作B.彰显中国的国际担当
C.扩大中国的外交空间D.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
2024-02-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部宪法的结构都是四章。1982年以前宪法的结构顺序为“序言”“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年宪法则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     
A.凸显了国家机构的权力来源B.构建了完备有效的法律体系
C.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D.激发了社会民众的参政热情
2024-02-2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自序》中多次就传统经典进行引用,如“《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些言论(     
A.否定了儒家正统思想B.稳固了变法社会基础
C.有利于社会思想启蒙D.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2024-02-21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896年,郑观应出任汉阳铁厂总办,围绕铁厂焦炭、华洋员的管理、成本、产品质量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展开全方位的调研,在短时间内提出《铁厂次第张本六十条》,为铁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并取得明显成效。这说明(     
A.工厂制度已构建完备B.民族资本的迅速发展
C.实业救国思想的高涨D.管理思想呈现近代化
2024-02-21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忠州(今重庆忠县)人秦良玉是明朝著名女将,自幼深受“执干戈以卫社稷”庭训的影响,承袭石柱宣抚使后,重视家规建设,要求子孙做到“崇祖德,守邱墓;重家塾,敦人伦;守恒业,正心术;端风俗,示激劝”。秦氏家规教育出了满门忠烈,秦良玉一家兄弟子侄前后七人为国捐躯,战死沙场。这反映古代家训(     
A.有效实现民众教化B.有效加强君主专制
C.扩大社会统治基础D.理学核心渗透其中
2024-02-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七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