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35 道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结合中国古代各朝代疆域图,归纳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边疆管理的阶段特征。
(1)结合秦、汉疆域图指出这一时期边疆管理和民族关系的阶段特征。

(2)结合西晋、唐、宋疆域图指出这一时期边疆管理和民族关系的阶段特征。

(3)结合元、明、清疆域图指出这一时期边疆管理和民族关系的阶段特征。

(4)结合秦-清疆域图指出中国边疆六个方位是怎么逐渐稳定下来的,进而概括六方位疆域特征。
2022-08-2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选必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初的宰相制度基本因袭隋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立,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同为宰相之职。高祖时期共有宰相十二人,太宗时期共有宰相二十八人,大部分是以他官兼、判或检校侍中、中书令者,“兼、判既非正官,亦属临时差遣”。贞观以来又常指定品级较低的官员参加政事堂会议,这些官员要按例加“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名号,说明他们也是宰相。高祖、太宗还设立文学馆、弘文馆,常召一些名儒学士入宫禁讲论文义,备君主顾问。

——摘编自吴宗国《盛唐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武则天当权后,宦官开始掌传达出纳之任,参预政治。玄宗时期,任命亲信文人为翰林学士,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翰林学士正式参与朝政决策。到宪宗时期,正式设立由宦官出任的枢密使,职掌类似于门下省的侍中,在皇帝与宰相、翰林学士之间宣旨传奏。而中书门下(政事堂)居于禁外,宰相较多地成了执行官。可见中唐以来,政治中枢发生了极大的转变。

——摘编自戴显群《唐后期政治中枢的演变与唐王朝的灭亡》

材料三   君权既尊,则辅相之权往往移于其所私暖。

——摘编自吕思勉《隋唐五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归纳唐代中枢机构演变的特点。
(3)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简析材料三的观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承秦制,货币有黄金和铜钱两种。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还未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币制紊乱,有仿秦半两所制铜钱,又有三铢、四铢钱等等,民间私铸钱币的情形也很猖獗。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下令废行以前钱币,改用五铢钱。此后又将五铢钱的铸行权收归中央,任用专职官员管理,自此西汉的货币制度得以规范统一。五铢钱是古代中国比较先进的货币。它大小轻重适中,与同时期罗马钱币第纳留斯轻重相类,钱币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外廓,不易磨损和冒仿。从汉武帝铸行五铢钱之后,五铢钱就取得中国主要流通货币的地位长达700多年,是中国历史上流通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钱币之一。唐初改行通宝,仍继承了五铢钱的许多优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杜永涛、姜德富著《世界古代后期经济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货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五铢钱的特点。
2022-03-16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北江实验选修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七七”战端一开,国民政府规划了以川、云、贵、湘西为重心发展大后方工业的战略布局,组织了东部沿海沿江的工矿企业内迁,实行了一些奖励工业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许多工厂在内迁途中屡遭轰炸,但资本家与各厂职工们均表现出牺牲精神,“看见前面同伴被炸死……酒着眼泪把死尸抬到一边,咬着牙照旧工作”。内迁的工厂不仅填补了西部工业的大部分空白,还使大后方形成了一支包括企业家、科技专家和技术工人的工业建设骨干队伍。抗战8年,内迁工厂大体上保证了正面战场的轻武器供应无虞。当时西部地区所形成的工业中心区和各地的产业优势,许多至今仍保留着明显的痕迹。

——摘编自侯德础《西部地区两次开发的历史扫描》等

材料二   面对周边日趋紧张的国际环境,从1964年开始,我国在西南、西北内地省份为主的三线地区开展了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大规模基本建设,它历经“三五”到“五五”三个五年计划,安排了几千个建设项目。在三线建设过程中,中央还注意到照顾人民的利益,将基建投资从最初的1000亿元压缩到850亿元。广大建设者们怀着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抢速度的决心,经过长达十几年的艰苦奋斗,三线地区国防工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技术力量都已超过一二线地区。许多长期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涌现了几十个中小工业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摘编自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大后方工业得到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中国三线建设的特点。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历史上的这两次西部开发的共同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中国古代的货币经济。

材料一 与宋朝有经济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在60个以上,遍及东亚,东南亚、南亚,红海沿岸,频繁的海外贸易刺激了货币需求,“中国铜钱热”由此兴起。两宋铜钱制作精良、币值稳定,适应了香料、象牙等零散土货的交易需要,因而蕃商“非铜钱不售”。宋廷秉承“薄来厚往”的原则,慷慨地向外国贡使回赐铜钱。海外诸国多通用铜钱,交趾“下令其国,(铜钱)许入不许出”,日本则将宋钱定为法定货币。各国海商“蕃舶巨艘,形若山岳,乘风驾浪”,来华贸易常夹带海量铜钱,以为镇国之宝”,导致“福建之钱聚而泄于泉之蕃舶”的局面。

——摘编自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等

材料二 明代中期以后“福建、广东近海之地,多行使洋钱”,西班牙“双柱”、墨西哥“鹰洋”、荷兰“马剑”、英国“站洋”等流通最广。有学者估测,明代输入福建的西方白银数额5152.26万两,清代输入9347.74万两。由于计数简单、样式精美、便于捐带,官民交易、完粮纳税、商业记账等多以外国银币结算。明末以来,福建商民乃至地方官府依外洋形制、重量、成色,仿铸银元。随着银币大量流入,民间融资日益便利,私营瓷窑、民营制糖作坊等蓬勃发展,农副手工业产品“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明中期漳州府6县仅有11个市镇,明末则发展为10县,69个市镇,“里巷衣冠,必曰京式。器御酒果,非吴下不珍。”

——据叶伟奇《钱从海上来一从海上丝绸之路流入福建的外国银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海外诸国“中国铜钱热”产生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归纳明清时期福建外国银钱的特点,分析外国银钱流入的积极影响。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带领自己的弟子在列国游说,诸侯都不接受,最后,孔子回到家乡,经过整理和创新,形成了以“仁义”“周礼”为核心的思想体系。“首先仁义,非礼不成。”战国孟子首次将儒学思想带入到政治当中,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而荀子则主张用儒家的礼和法来规范和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

——摘编自涂少华《简帛文献与早期儒家学说探论》《礼记尚书》等

材料二   西汉初年,黄老思想盛极一时。汉朝统治者逐渐认识到,一味地追求强权法制,是不利于国家统治的。在唐代,儒学一直保持主导地位,但不时受到冲击。宋代的一些学者,他们将佛、道两家的思辨带入儒家思想当中,对其进行改造,使得儒家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

——摘编自黄钊《儒家德育学说论纲》《礼记正义》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的儒家学说核心观点。分析孔子学说不被诸侯接受的主要社会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儒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吸收的思想,简述唐代儒学受到的政治冲击和宋代“儒家思想提升到新的境界”的表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9年深圳开始制订城市规划,1980年修订,1985年最终完成了《深圳经济特区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建成综合性特区的目标,根据规划,深圳的产业结构突出“以工业为主”,带动其他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经过10年时间,工业成为深圳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外来劳动人口大量涌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同步启动,被称为现代城市之光的高层楼宇,一时居全国之冠。深圳走外向型工业化路线,利用外国资本发展特区工业,工业产品出口国际市场,不断提高深圳特区经济的国际化水平。从1990年初开始,深圳又编制了10年发展规划和“八五”计划,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深圳建成国际性城市。在“十五”计划中,深圳进一步提出了“以港强市”、加速深圳特区城市国际化进程的新战略。

——摘编自方宁生等《深圳:从综合性特区向“国际性城市”发展》

材料二   底特律在鼎盛时期,全市约有90%的人以汽车工业为生,80%的收入来源于汽车产业,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整个汽车业面临危机,汽车业三大巨头的销售量在2009年一年内减少了33%45%.汽车产业受到冲击后,财政收入锐减,而此时公共支出却依然庞大另外,底特律是美国种族矛盾非常尖锐的城市之一,19677月爆发的种族骚乱使底特律三大汽车业巨头全部停工停产,白人中产阶级开始大规模逃离,市区人口锐减,许多工厂荒废人口和企业的迁出加剧了底特律税基的缩减,底特律财政状况日益恶化。底特律在2013财年总体的债务规模达到1825亿美元,财政收入总额仅为11亿美元,导致底特律政府无力偿还,最终破产。

——摘编自贾宇清等《底特律破产对城市发展的启示》


(1)据材料一,概括深圳从综合性特区向“国际性城市”发展的成功经验。
(2)据材料二,分析底特律城市破产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归纳深圳的腾飞与底特律的衰败为我国城市发展提供的相同启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葡萄牙人以澳门为中心,来安排远东的贸易活动。每年五六月间,他们乘坐中日贸易船队司令指挥的大帆船,顺着夏季的西南季风,从果阿启航。船上装载胡椒、苏木、象牙、檀香等印度特产,以及产于美洲经里斯本辗转运来的白银货币。在抵达澳门的近一年时间里,他们把船上装载的白银和货物,都换成中国的生丝、丝绸、黄金、铅、锡、水银、糖、麝香、茯苓、棉纱、棉布等货物。第二年初夏,他们乘着季风前往日本。在日本,他们把生丝、丝绸、黄金等中国货以高昂的价格迅速脱手,然后带着大量日本白银与少量日本货,乘着同年秋天的季风返回澳门。抵达澳门后,他们用日本白银大量收购中国生丝、丝绸、瓷器以及其他商品。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赚很多钱,整个过程可以赚取十多万块金币。就这样,中国卷入了全球化的远洋贸易之中,西方学者把它概括为“丝-银对流”。

——摘编自樊树志《重写晚明史:晚明大变局》

材料二依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学说来考察中国古代社会,可以看到,至明代中后期,古代封建社会业已高度成熟。在明成化、弘治与正德年间,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苗头已经出现;明嘉靖年间至明末,新的近代社会因素更为普遍而显著地增长起来,向近代社会的转型开始启动。这里所讲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其特定含义,系指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由古代传统政治、文化向近代政治、文化转化。此处的社会转型启始系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自身经过近两千年的向前发展,至明代后期已经积累、孕育出新因素。

——摘编自张显清《晚明: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开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晚明“丝一银对流”的主要内容,并简析葡萄牙以澳门为东方贸易活动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两个“新因素”,并说明其如何推动近代社会的转型。
2022-08-16更新 | 235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高考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为巩固统一,元朝修筑了四通八达的驿道,设立驿站,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也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在地方管理上,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固定常设,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三   清朝前期开拓和巩固边疆的举措简表

东北打击沙俄,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
北方入关前打败并收降漠南蒙古,后在漠北、漠南蒙古地区设内蒙古盟旗、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
西北打败漠西蒙古准噶尔叛乱,设立伊犁将军管辖
西藏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设立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西南大规模进行改土归流
东南打败郑氏政权,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根据《中外历史纲要(上)》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相较于秦朝,西汉版图最突出的变化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朝在管理边疆方面的创新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归纳清朝前期经略边疆举措的特点。
(4)综上所述,谈谈你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重要思想解放运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激进民主主义者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坚决反对专制政治。激进民主主义者提倡科学就是要反对信、盲从。他们运用近代自然科学知识来反对鬼神迷信,批判“君权禅授”“祸福天定”等谬论。随着运动的发展.激进民主主义者把斗争的锋芒指向被历代儒家学者不断发展了的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基本内容的孔子学说。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还提出了提倡白话文、打倒文言文,提倡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口号。从1915年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的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性质的,这给运动带来了严重弊端,如没有在群众中普及、没有跟政治运动紧密结合起来、形式主义地对待文化问题等。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纲要》

材料二   在以效法西方近代文明为宗旨的新文化运动过程中,陈独秀、胡适等主流派人物夜以继日地传播日新月异的西方知识和文明,他们所主张的新文化类同于西化。而西化与反传统实为一体两面:不但要“打倒孔家店”“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更有“废除汉字”“改良人种”等极端主张。梁漱溟后来批评说:“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

——摘编自方维规《何为启蒙?哪一种文化?——为纪念新文化运动百年而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批判儒家思想的基本原因,并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实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新文化运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梁漱溟的观点。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新文化运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