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877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节选)

材料三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和意义。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分别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
(3)抗战胜利对我们民族情怀有何影响?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又展现了我们怎样的时代精神?
2 . 2015年9月3日,在中国首个法定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三   新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发行的邮票

周年枚数内容
204毛主席著作、八路军东渡黄河、人民战争胜利、光荣参军
402卢沟桥抗日、战斗在长城内外
508七七战火、台儿庄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游击战、芒友会师、华侨捐献、台湾光复、伟大胜利
604全民抗战、中流砥柱、诺曼底登陆、攻克柏林
1枚小型张:和平与正义
7013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百团大战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滇西抗战纪念馆
1枚小型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共为促成“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所做的努力。
(2)概括材料二中决定“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的几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60周年纪念邮票各侧重于突出什么主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70周年纪念邮票主题的认识。
2021-08-2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中国邮政于1月15日发行《遵义会议八十周年》纪念部票一套。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意义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最为准确的是
A.开天辟地B.星火燎原C.力挽狂澜D.走向共和
2021-08-21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高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
纪念抗战胜利十周年《人民日报》刊登了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
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人民日报》刊发纪念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文章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
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人民日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
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人民日报》刊发了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对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和前一时期的文章相比,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对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与表中的前两个时期的文章相比,更突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概括指出该时期突出这些内容的原因。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的讲话,又增加了什么新视角?
(3)上述材料说明,研究、评价历史事件,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   ……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

材料四   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越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毛泽东《清平乐 蒋桂战争》1929年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一、二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三中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分田分地”是哪一重大行动?毛泽东在这一时期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2020-12-29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市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 民主共和的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虽然由于历史 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 国人民的悲惨境遇,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 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 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 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1947 年 12 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 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学者陈旭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 了最后的胜利。”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所说的“转折点”的史实;说明“辛亥革命的 事业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含义。
2019-12-27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沙市中学、随州二中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学业水平结业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

材料二     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分析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2)根据材料二,指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出的革命道路,并分析指出其确定的依据。
2019-12-23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观察下图邮票,该邮票的发行主要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爆发多少周年(     
A.17周年B.29周年C.28周年D.30周年
2019-12-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文科零班、奥赛)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综观孙中山和毛泽东的一生,如果将他们的言行加以比照,确实可以看出他们民主思想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对民主的不同理解。简言之,孙中山是“让民做主”,毛泽东是“为民做主”。

——摘编自《孙中山与毛泽东民主思想之比较研究》

材料二   如图1992—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


——整理自中国网

材料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二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标志。

——《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100周年诞辰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200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在政治建设上是如何实践民主思想的。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理论和体制基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目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在探索革命和建设中遵循的主要原则。
10 . 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1)中国近代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空缺部分。

材料一

战争名称

时间

签订的条约

对社会性质的影响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94——1895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材料二   圆明园所有庙宇、宫殿、古远建筑,轮奂辉煌,举国仰为神圣庄严之物,和其中历代收藏,富有皇家风味,精美华丽,足资纪念的物品,都付之一炬,化为劫灰了。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3)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原因?
2019-12-2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十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