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1 道试题
1 . 《元史·百官志七》记载,行中书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行省官员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且重要政务事从公议。据此可知,行省制
A.有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色彩B.扩大了元朝统治疆域
C.体现地方行政制度的创新D.有助于加强君主专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明夷待访录》载:“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视天子之位去留犹夫宰相也。其后天子传子,宰相不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则天子亦不失传贤之意。”这一论述表明该书作者
A.主张废除宰相制B.倡导无为而治
C.倾向于限制君权D.反对王位世袭
2020-10-05更新 | 5348次组卷 | 49卷引用:重庆市黔江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考试历史试题
2020·北京·高考真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③①②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③④②①
2020-10-05更新 | 3800次组卷 | 29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艺术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均为1人。东汉时期进行改革,以户口为例,一般州郡每20万口得举1人,但边境州郡却例外,每10万口即可岁举1人,这一举措
A.造成了地区间政治力量失衡B.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向心力
C.利于促使官员注重人口增殖D.鼓励了官员到边远地区任职
2020-10-03更新 | 842次组卷 | 30卷引用:重庆市云阳江口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表为19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和印度红茶在英国市场上的相对地位变化情况表(五年平均)。中印相对地位变化反映出
时间以中印总销量为100
中国红茶印度红茶
1865—186994.06.0
1870—187487.412.6
1875—187980.619.4
1880—188468.032.0

A.世界茶叶贸易的国际竞争加剧B.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拓展
C.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放缓D.中国产业结构出现重大调整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秦统一后,秦始皇认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采纳李斯的建议,“不立尺土之封,公天下为郡县”。彻底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郡县制在中国确立的标志,也是中国和世界行政区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从当时的背景看,郡县制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
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7 . 公元11年的黄河大决口,从魏郡一直泛滥到清河郡,泛滥历时近60年。东汉明帝时,动员组织了数十万人修筑黄河大堤,花费以百亿计。一年后,工程完成,使改道后的黄河河床得到固定。汉朝取得这一成就,主要是因为
A.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B.完善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
C.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D.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895年,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主张在中央实行“议郎”制度,要求以府县为范围,约每十万户中公举一个有学识有才能的“士”充当“议郎”,这些“议郎”不仅可备皇帝顾问,而且还可以“上驳诏书,下达民词”。康有为这一主张
A.沿袭了洋务派“中体西用”理念B.奠定了百日维新的思想基础
C.借鉴了西方的“民主共和”理论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
2020-09-28更新 | 663次组卷 | 25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初,皇帝诏令主要由中书省负责起草。唐玄宗以后,诏令被分为内命和外命两种。内命属于重要的中央决策,由皇帝直接指令翰林院学士起草,由禁中直接发出。外命为一般决策,仍由中书舍人起草后交门下省审查颁发。这一变化说明
A.宦官干政加剧了政治的腐败B.君主对政务的控制加强
C.儒生开始成为政治舞台主角D.三省六部体制难以为继
2020-09-28更新 | 495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黔江新华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顺治十二年春,王夫之开始作《周易外传》,通过探索象数以穷理。在这部著作中,王夫之精辟地阐述了“器”(客观存在的各种具体事物)和“道”(事物的规律)的关系,指出:“天下唯器而已矣”,他希望人们“勉于治器”。这一论断
A.植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C.批判了清王朝专制统治D.摒弃了格物致知的治学方法
2020-09-28更新 | 715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