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7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下图为新华社记者于20世纪80年代初拍摄的一张珍贵照片——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凤阳小岗村带头人严宏昌在村里第一个买了拖拉机。这张照片(     

   

A.体现了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成效B.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基本实现
C.释放了农村政策延续性的信号D.见证了我国农村小康社会建成
2023-06-21更新 | 4134次组卷 | 41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梦溪笔谈》记载,当时“盐价时有低昂,又于京师置都盐院,陕西转运司自遣官主之。京师食盐,斤不足三十五钱,则敛而不发,以长盐价;过四十,则大发库盐,以压商利,使盐价有常。而钞法有定数”。这反映出(     
A.市场的价格由商人自行决定B.民间消费观念理性化
C.官府利用市场手段调控物价D.国家取消了食盐专卖
3 . 根据如表,新石器早期李岗文化和新石器晚期龙山文化的陪葬品发生了明显变化,从唯物史观看,其根本原因是(     
李岗文化中晚期(新石器早期)龙山文化(新石器晚期)
男性墓骨镞、晋镳(狩猎工具)石斧、石凿(农业生产工具)
砺石、石凿(手工业工具
A.母系社会逐渐何变为父系社会B.生产力发展推动私有财富形成
C.手工业在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D.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关系形成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安史之乱后,随着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崩溃,地税和户税成为唐王朝的重要税收。建中元年(780年),唐德宗以户税和地税来代替租庸调制,主要内容是

·“租庸杂徭悉省”,只有保留户税和地税。

·“量出以制入”,政府先预算开支,而后确定赋税总额。实际上中央是以大历十四年的各项税收总额为准,分摊到全国各州征收。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不分主户、客户,一律在现居地立户籍纳税;不以丁男、中男作为征税依据,而是以资产多少定成等级,为纳税依据。

·户税以资产多少,定出户等纳税。地税以田亩多少,按亩征税,不定居的商贾于所地三十税一(后改为十税一)。

·无论地税、户税,每年分夏秋两季交纳,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

——摘编自吕克勤、徐耀耀、徐高祉、袁坤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建中年间赋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建中年间赋税改革的积极作用。
5 . 下面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统计图。下列对图中反映的变化趋势分析正确的是(     

A.两国建交后贸易开始增长B.体现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
C.得益于大国关系发展变化D.中国改革开放是主要因素
2023-06-20更新 | 330次组卷 | 8卷引用: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仅标志着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形成,而且也意味着在西方国家对华实行孤立遏制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对亚洲的集体安全政策的提出。该学者意在强调(     
A.放弃一边倒外交策略的必要性B.构建务实的国际关系体系
C.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
2023-06-20更新 | 740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历史试题
7 . 1915年5月22日,《申报》刊登了一则上海中国明明眼镜公司的声明:“近有丧心病狂之徒,以自己之营业失败,侮蔑本公司货物,谓贩自日本,实为本公司意外之奇辱也……不独本公司无丝毫日货,即中国全国眼镜界上,吾亦敢断言绝无丝毫日货混杂其间。”该现象反映(     
A.外交关系影响社会舆论B.新文化运动的深入发展
C.民族企业发展形势严峻D.中外商业竞争愈发激烈
2023-06-14更新 | 4959次组卷 | 39卷引用:重庆市渝北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宋代依据有无田产,将全国户口分为主户和客户。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和元丰元年(1078)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表中客户比率变化反映(     
年份
数据
户别
政区
荆湖南路荆湖北路江南东路
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主户客户客户比率
宝元元年4564313546260.4373505932387090.4059022611714990.160
元丰元年4756773955370.4542800003775330.5749262252010860.178
A.土地兼并程度加深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
C.商品经济发展加快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2023-06-14更新 | 4926次组卷 | 31卷引用: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经济关系的变动和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当时的社会状况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               图二废井田开阡陌
(1)分别提取材料一两幅图的信息,并从唯物史观角度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
(2)模仿下面的示例,简介两税法。
示例:租庸调制
唐初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凡是均田人户,均按丁承担定额的租调,并负担一定的徭役。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租庸调制有利于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两税法

材料二   这个大文人(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它能够考虑到“青苗法”,在政府和农民间建立了庞大的债权关系,还有“免役法”,即资金和劳役的替代法,这就更加大胆了。这些改革使国家富裕了……

——摘编余秋雨《中华文化四十八课堂》


(3)据材料二并从变法的积极作用角度说明王安石“实在是一个不错的改革者”。
10 .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枢密之任既重,而宰相自此失其职也”。宋太宗将中书、枢密院共掌文武大权的官僚体制改为“凡政事送中书,机事送枢密院,财货送三司”的财、政、军三权分立制,战争状态下则以中书宰相兼任枢密使统筹全国军务。北宋统治者此举意在(       
A.削弱宰相权力
B.防止权臣乱政
C.实行三权分治
D.提高行政效率
2023-06-11更新 | 333次组卷 | 9卷引用:重庆市2024届高三8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