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了关于中国历史进程的13项理论创造。这些理论创造分别是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宗周社会与礼乐文明、地区发展不平衡性和广大边区封建化进程、中国历史上的王权主义、历史文化认同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大宋史观和“新宋学”观、清朝前期的历史地位、明清时期江南早期工业化、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枢纽、民主革命时期“中间力量”的作用、中国近代社会进程的基本线索、“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论如何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材料中的理论创造,自拟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日内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2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明确了在国庆纪念日、建军纪念日等节日的具体放假规定,以利于人民开展纪念活动。1951年,政务院发布了将9月3日作为抗战胜利纪念日的通告。这些节日的设立旨在(       
A.增强人民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B.丰富人民群众的娱乐生活
C.应对东亚地区的战争局势D.清除帝国主义势力的影响
7日内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创办的《新华日报》发表多篇文章,鼓励青年自愿入伍、主动从军;还通过《边区安定县的春耕运动》这篇文章,对安定县春耕开荒给予极大的肯定和鼓励。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A.践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B.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C.工作重心转至经济建设D.积极投身于民族抗战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4 . 晚商金文中一些器物类象形文字,在构型上与同时代器物存在明显的形态差异,反而与年代较早的二里头文化器物风格接近。这些器物类象形文字创制时间可上溯至二里头文化时期。据此可知(       
A.二里头文化辐射力强B.中原地区成为文明发展核心
C.华夏文明一脉相承D.文字起源呈现出多中心特点
7日内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882年,轮船招商局在报告中说:“各洋商公司船只合计之较招商局为多,然因国人对于招商局表示同情,故乐舍彼就此,因之招商局生意不亚于各洋商公司全体。”这反映出,轮船招商局(       
A.拥有强大的竞争实力B.注重开拓市场新空间
C.具有先进的管理体制D.激发了民众爱国热情
2024-04-08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以‘五四’的视野来打量《新青年》,它是‘大众启蒙的先声’;以现代文学30年的眼光来审视,它是‘文学激进的号角’;以20世纪的历史来反省,它是‘世纪空谷的绝响’。”

——摘编自何毅《陈独秀与〈新青年〉的转变》

根据材料,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加以论证。(要求:选择的角度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
2024-04-0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7 . 晚清时期,《万国公报》发表了《缠足论》《卫足说有感》《劝释缠脚说》《戒缠足丛说践入戒编是录跋》等文章抨击女性缠足的陋习。《申报》也曾专门针对女子接受教育的话题展开激烈讨论,积极为女子接受教育建言献策。这表明(     
A.政府的舆论政策较为宽松B.近代媒体助推女性的解放
C.社会对女性认知彻底改变D.女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升
2023-05-09更新 | 17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41年4月19日,毛泽东撰文指出:“一切抗日的地主资本家都有和工人农民一样的人身权利、政治权利和财产权利,但又防止他们可能的反革命行动的两重性的政策……让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得着发展的机会,用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和半封建制度。”该论断意在(     
A.维护统一战线的健康发展B.践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理念
C.巩固和扩大工农联盟基础D.适应土地革命形势的需要
2023-05-04更新 | 2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公元前191年,汉惠帝废除秦朝严禁民向藏书的“挟书律”。此后,汉文帝进一步废除诽谤妖言之罪,大收典籍,广开献书之门,各家学说在社会上并立。汉初这些举措体现了(     
A.社会治理环境的宽松B.先秦文化格局的恢复
C.儒学主导地位的弱化D.文化教育的日益普及
2023-05-04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9101日新中国宣告诞生为标志,新中国财政随之建立起来。在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财政管理机构并建立统一的财政制度的同时,面对当时饱经战火摧残、几乎处于崩溃边缘的国民经济,财政主要担负了两个方面的任务:筹集并支付巨额的军政费用,以消灭残余敌对势力、接收旧政权的人员和维持新政权的运转:治理通货膨胀和整顿生产生活秩序,尽快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在短短的3年时间内,中央政府通过推出统一财经工作、平衡财政收支、稳定物价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权的巩固以及各方面的治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而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国家财政状况的根本好转。中共中央的财税改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发挥了重大作用。

——摘编自高培勇《新中国财税体制的演进历程、历史逻辑及时代潮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财税改革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财税改革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