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毛泽东指出,“国民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各被压迫的民众,不止是解放农民⋯⋯不过农民解放是一个枢纽。农民的解放如果实现,其实也就是各阶级的利益”。毛泽东此论(     
A.阐明中国革命性质已经发生根本转变
B.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C.强调中国革命必须同农民问题相结合
D.意在适应农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要求
2024-01-21更新 | 510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50—1952年中国大陆进出口贸易增长情况如下表所示,此表可用于说明(     
年份进出口增长情况/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
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额
195011.35.55.80.90.91——
195119.67.612.01.20.92——
195219.48.211.21.21.02——
A.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发生变化B.国民经济的初步恢复和发展
C.帝国主义对华孤立政策的失败D.私营工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2023-12-27更新 | 49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学业质量评价(T8联考)历史试题
3 . 下图所示为民国初期南京临时政府推行的若干举措。这些举措旨在(     
●吸纳张睿等专业人士主持工商、农商等部
●统一银币,接收中国银行作为国家银行
●实行“开放主义”,利用外资
●颁布《保护华侨条例》,莫励华侨回国投资
A.营造自由环境,巩固革命成果B.振兴实业,发展民族经济
C.扩大对外开放,融入国际市场D.整顿金融,规范经济秩序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隋炀帝修建的大运河呈扇形分布,东北至涿郡,东南至余杭,西通关中。同时炀帝对洛阳城内的自然水系和漕运进行了修整,使之成为河北、江淮、关中这三个最发达地区的集结点,“运漕商旅,往来不绝”“自是天下利于转输”。据此可推知,隋朝大运河的修建(     
A.反映了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B.促进了运河流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C.推动了沿岸市镇的兴起发展D.打破了以陆路运输为主的交通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明朝时,西北军用马匹主要是通过茶马互市获得的,朝廷在西北设立秦州、洮州等8个茶马司。清朝顺治至雍正年间,西北茶马司大体在5个左右。到乾隆中叶,西北各茶马司被朝廷裁撤。对此现象合理的解释是,明清时期(       
A.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B.马匹在战争中的地位下降
C.各民族之间差异逐渐缩小D.茶叶的生产格局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37年,日伪政权在伪满洲国颁布“新学制”,该学制具有以下特点:小学教育年限保持6年制不变,并且延续小学可以男女同校,而中等教育由原来的6年制缩短为4年制,高等教育由原来的 4 年制缩短为3年制,“置重点于幼少年之国民教育”。上述措施(     
A.意在奴化伪满洲国民众B.节省了政府的财政支出
C.夯实了东北的教育基础D.推动中日矛盾逐步缓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白居易有诗云:“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压榨)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延缓)。……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A.抑制苛捐杂税是两税法改革的题中之意
B.缴纳实物是唐代赋税征收的重要形式
C.吏治败坏对冲了赋税制度改革的部分成效
D.两税法的严格执行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8 . 在一定时期内,如果不考虑规模效应和技术进步,非农产业的产量应当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即增速)增长(曲线1)。汉代以农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下,收入的增加速度应当与农业的投资回报率按照一个固定的“斜率”增长(曲线2)。这就决定了汉代社会的整体消费能力只能支撑A点以下阴影部分的非农产业产量(如图所示)。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汉代(     

A.践行了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分裂势力加剧C.赋税制度进一步优化D.商品经济发展迅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的《日本变政考》中指出,甲午败后,对西方列强之强“在政体之善也”。“心思者主谋议,立法者也;手足者主持行,行法者也;耳目者主视听,司法者也。三者立以奉元首,而后人事举”。据此可知,康有为(     
A.对三权分立的西方政体有一定认知B.主张“将全国制度全行变革”
C.倡导顺应世界大趋势建立法治国家D.宣传维新主张照搬日本政制
10 . 傅奕(555—639)认为,佛教僧徒“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游手游食,易服以逃租赋”“于百姓无补,于国家有害”,主张废除佛教。这说明,傅奕反佛的出发点是(     
A.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B.加强对民众的管理
C.佛教自身的欺骗性D.维护封建政权稳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