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占全国户数比例(%)

北方

3736652

866887

76.8

36.52

南方

3117624

1506548

51.68

63.48

总计

6854276

2373435

65.73

100

——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2 . 下列是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表。该表不能直接反映的是
1980-2010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数据来源:中国海关统计)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金额(亿美元)比重(%)金额(亿美元)比重(%)金额(亿美元)比重(%)金额(亿美元)比重(%)
出口商品总额181.2100.0620.9100.02492.1100.015777.5100.0
初级产品91.1150.3158.9125.6254.610.2817.25.2
工业制成品90.149.7461.874.42237.589.814962.294.8
机电产品13.97.7110.917.91053.142.39334.359.2
高新技术产品————————370.414.94924.131.2

A.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
B.90年代以来机电产品的出口比重越来越大
C.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新的增长点
D.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的出口总额已超过国有企业
2021-11-01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为17—19世纪中国人地情况统计,据此判断该时期
A.赋税制度改革是人口激增的根本原因
B.人地矛盾尖锐促使抑商政策逐步松动
C.先进耕作技术引入导致耕地数量增加
D.人地数量的增长使经济缺乏转型动力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公元11500年中国和西欧人口比较

中国西欧
人口(百万)
159.624.7
100059.025.4
1300100.058.4
140072.041.5
1500103.057.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下图1400—1500年与1500—1820年两个时段中国人口增长趋势曲线。

材料二   2 公元11820年中国和西欧人均GDP比较

中国西欧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1450450
1000450450
1300600593
1400600676
1500600771
18206001204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表2中国人均GDP增长状况的看法。
2021-04-30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表摘自1995年7~8月对江苏昆山,浙江乐清的部分农民进行的调查统计,调查对象中近60%为18~35岁的青壮年。


——据周晓虹《传统与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根据国民政府财经部的报告统计,自1937年至1940年底,东部沿海地区工业成功内迁的共452家,物资达79000余吨,工人达13000人。内迁工业部门及内迁方向见如图。这一现象
A.是国家调整工业布局的战略需要B.加速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进程
C.保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基础力量D.使中国的后方工业发展百废俱兴
8 . 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正式废除,科举制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图1、图2、图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唐代、两宋、元代)的科举状元籍贯统计部分摘录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图1、图2、图3任选两图,提取图中科举状元籍贯分布等信息,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
9 . 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此现象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理念成为国际共识
C.反映了意识形态影响的减弱D.利于促进中美关系的调整与缓和
10 . 下表是192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岁出总额与部分支出比率”(部分)(数据整理
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此表说明(     
A.国民政府重心在于排除异己稳定政局B.巨额债务支出反映中国半殖民地性质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资金短缺停滞不前D.国民政府关注民众生活高度重视教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