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战争、《辛丑条约》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运动
2022-11-03更新 | 1789次组卷 | 10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主要的变化在于
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
4 . 1930年6月,中共党内有人在《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一文中写道:“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但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致他的最后的死命。”这表明当时
A.中共尚未找到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B.他基本认清了中国的国情
C.他看到工农力量的伟大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2021-08-24更新 | 419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1-2012学年山东省冠县武训高中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辽太宗取得幽云十六州后,设置南面官与北面官,南面官按“汉制”统治汉人及渤海人,杂用汉族地主知识分子和契丹贵族;北面官以“国制”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一律任用契丹贵族。这从根本上来说是由于
A.民族之间的矛盾依然尖锐B.生产方式的差异性所导致
C.落后文化被先进文化征服D.平息汉族百姓反抗的需要
6 . 1930年,斯大林已经认识到了中国革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他指示共产国际应指导中国采取以下措施,其中不包括
A.建立苏维埃政权B.巩固党的领导C.开辟根据地D.在全国举行总暴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有学者指出,到1943、1944年的时候,国共胜败基本上大局已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到1945年,不敢说共产党一定可以打败国民党,但是国民党肯定已经打不垮共产党了。这主要是因为共产党
A.坚持抗战赢得民心B.敌后抗战发展迅速
C.全面抗战路线正确D.作战勇敢战斗力强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重要政治制度


材料二 秦朝政治机构示意图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宗法制对分封制所起到的作用。
(2)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简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政治制度的转变趋向及其主要原因。
(3)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哪种政治制度?这种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1-01-08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极少以郡命名;反观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所处时期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可推知
A.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B.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
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2020-12-23更新 | 475次组卷 | 33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六次月考(期中)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拓跋魏之所以能够统一并统治中国北方140余年,就是由于顺应了这条规律。北魏的几代明智君主,如道武帝、太武帝、献文帝等都不固守本民族的旧习,重视与汉族知识分子的合作,通过他们去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建立有效的政治经济制度。

——《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继承(冯)太后遗志,重用汉族士人,在各方面进一步实施改革,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东郊、亲耕藉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太和十五年(491年)十一月,他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他在考课诏中规定:“二千石官吏考在上上的,试充四品将军,赐乘黄马一匹;考在中上的,委任五品将军;考在上下的,赐给衣服一套。”同年冬天,设太乐官,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命中书监高闾与乐官讨论古乐,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