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2 道试题
1 . 如图为1933年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第57期推出的“三八特刊”宣传画。这一宣传旨在(     

图中文字内容:
工农妇女起来参加革命战争!
女工农妇加入赤卫军是最光荣的!
青女工农妇加入少先队是最英勇的!
工农妇女武装起来粉碎敌人大举进攻!
A.扩大革命统一战线B.宣传男女平等的政策
C.塑造新型女性形象D.巩固农村革命根据地
2024-08-3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2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材料三   中国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是在体制内发展,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各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1)根据图1、图2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2北宋东京与图1唐都长安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三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2024-08-3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楼房——历史在这里交汇。当时的中国,列强蹂躏,风雨如磐。然而,却有这样的一批年轻人承担起了国家的兴亡之责。在上海、北京、湖南等地,他们以“老西”相称(英语里共产党的简称CP)。在他们的书信中,出现了“00000——这不是密码,而代表‘共产主义者’”。

——摘编自罗平汉《党史细节》

材料二   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9年底,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200多次武装起义,武装起义大部分失败。但这些起义都保存了一部分武装,为创造并壮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一定基础。起义的接连失败,以血的教训教育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俄国十月革命式的“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只能在马列主义指导下根据中国社会的特点,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

——贺新元《中国道路: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历史在这里交汇”的事件及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党为了“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进行的革命实践以及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
2024-08-30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收心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和社会结构发生的变化,超出了旧的经济制度所能够承载的范围;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新式学堂纷纷建立,新式出版机构与介绍西方知识的图书增多。面对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仅靠教化的作用和世道人心的固守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洋务派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所采取的解决之道,客观上越来越背离儒家的治国之道,虽说洋务派非有意为之,但它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传统的一元文化模式逐渐解体。

——摘编自齐艳苓《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的文化基础研究》

材料二   “西化”的基本要义是向西方学习,即通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制度、文化,以使自己达到如西方一样的先进的社会状态。从“西化”到“全盘西化”到“与国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中国从文明迷失再次走上了文化自信。……正是通过这种互相之间取长补短的借鉴和对话,中国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开放和包容态度走向世界。

——摘编自《浅析中西方文化融合与全盘西化的认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一元文化解体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现代中国主流价值从文化迷失到再次走上文化自信的探索历程。
2024-08-3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晚清民变(反清民众运动)统计情况表

时间民变发生次数
1836-1845246
1846-1855933
1856-18652332
1865-1875909
1876-1885385
1886-1895314
18961911635

——摘编自杨庆垄《十九世纪中国民众运动的若干初步统计模式》

材料二   预备立宪开始初期,官制改革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不仅遭到地方督抚的反对,而且还引起了立宪派的不满,他们认为,“政界事反动复反动,竭数月之改革,适今仍是本来面目”。“此度改革,不屡吾侪之望,田无待言”。立宪派一般要求在23年内开国会,如预备立宪公会电请“以二年为限”。立党派的努力在皇权的压制下毫无结果。他们慨叹:“日日言立宪,宪政重要机关之内阁,首与宪政之原则背道而驰。呜呼,其何望矣!”革命派则始终对清廷立宪持反对的态度,他们一方面纷纷痛斥清政府在搞“假立先”“伪立宪”,认为所谓的预备立宪“并不是真正立宪,实在拿立宪骗人”;另一方面则不断地发动武装起义,用革命的武器做出坚决彻底的批判。

——改编自李细珠《试论新政、立宪与革命的互动关系》

(1)根据材料一、指出晚清社会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立宪派与革命派对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态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自武王伐纣代商而兴之后,周人将天命与君主的道德牵系在一起。《尚书》中塑造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君主形象,即文王的圣王形象和纣王的暴君形象。《周书》中也有成王祭祀上帝,行籍田之礼,亲率百官、农夫播种百谷,共同劳作的记载。这些做法旨在(     
A.加强君主集权B.强化祭祀活动
C.构建政治认同D.推进家国同构
2024-02-28更新 | 230次组卷 | 13卷引用:湖北省2023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2-21更新 | 438次组卷 | 78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1941~1943年,中外记者在延安进行考察时拍摄的照片。这些举措在当时旨在(       
          
图1 农民参与投豆选举        图2 陕甘宁边区二次一届参议会选出边区政府
A.调动民众革命建设积极性B.加强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C.促进边区建设和抗战胜利D.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考古发现,距今约5500年前,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晚期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玉人姿势都是双手并拢捧在胸前,非常相似。这说明当时(     
A.区域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交流B.先进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汇聚
C.开始出现“以玉为美”的观念D.中原文明对周边地区文化辐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有学者根据历史文献指出,唐太宗三次出征高丽,无功而返,一个真实的傲慢的李世民显现出来了,军事行动也愈加失控。历史上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推崇,其实表现了百姓对圣君的渴望。后世对现实不满,夸大了初唐时期的政治清明。这说明(     
A.学者好恶决定历史的评判B.唐太宗文治武功受到毁谤
C.历史史料影响人物的评价D.政绩才是评价皇帝的依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