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西安姜寨村遗址是中国迄今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面积最大的一个遗址。在这个遗址中,考古发掘出了大批的文物古迹,但没有出土:
A.公共墓地B.石器工具C.青铜礼器D.精美陶器
2019-09-04更新 | 95次组卷 | 4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临江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殷墟考古发掘中,曾经在一个坑内集中出土一千多把石刀,另有坑内出土440把石镰和78件蚌器,由此可推测商朝
A.尚未进入青铜时代
B.家庭手工业很发达
C.农业采取集体劳作
D.开始出现贫富分化
3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019-01-30更新 | 4980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4届吉林省长春市十一中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卷
4 . 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7-08-04更新 | 3236次组卷 | 41卷引用:吉林省九台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距今约6000年的安徽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该遗址发掘出土玉器、边角料和玉料等1100余件、石器500余件,玉石器技术有切割、打磨、镂雕、钻孔、抛光等,其中玉龙(见如图)被称为“中华第一龙”。这些玉石器(     

A.代表了世界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B.反映出不同区域文明的密切交流
C.标志着国家初始形态的基本具备D.为研究中华文明提供了实物例证
2024-04-11更新 | 418次组卷 | 10卷引用:押第1题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辽宁、黑龙江、吉林适用)-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辽宁、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图是长江下游地区史前玉器主要出土地点分布示意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长江下游地区(     

A.呈现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B.玉器制作进入了萌芽和发展期
C.成为中华文化的中心区域D.已出现了疆域较大的早期国家
7 . 图1和图2分别是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和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文物。这可以用来说明该时期
A.青铜器铸造处于鼎盛时期B.生活娱乐方式日渐丰富多彩
C.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趋势D.区域间文明存在一定的交流
2021-07-07更新 | 277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8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指出,田在耕后一定要劳(糖),“春耕寻手劳”,“秋耕待白背劳”,“耕而不劳,不如作暴”。嘉峪关新城魏晋五号墓中也出土了彩绘砖“耙田图”。以上材料可以用来论证魏晋时期(     
A.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B.民众安居乐业的状态
C.南北经济交流的概况D.边疆农业的精耕细作
2024-01-06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指的是
A.《夫妇宴饮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图是出土于河北邢台的宋代磁州窑瓷枕上的风俗画(       

图中的瓷绘反映了(       
A.市民生活丰富多样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市坊制度渐趋瓦解D.绘画风格写意抒情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