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07 道试题
1 . 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时期批判思想的推动
2024-05-13更新 | 67次组卷 | 9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由于仕进的道路被堵,元代许多知识分子被迫流落民间与艺人为伍,他们把为杂剧演员编撰剧本当作谋生的手段。因此他们在编撰剧本时,首先考虑的足剧本能否上演,观众能否听懂。这表明元杂剧(       
A.舞台语言通俗易懂B.是阶级矛盾激化产物
C.缺少精炼的艺术特色D.完成了诗书的平民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较四周戎狄蛮夷先进而自称为“华夏”。“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024-04-27更新 | 230次组卷 | 109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了(     
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佛教影响日益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2024-04-08更新 | 88次组卷 | 64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逐步沦落为镇户、府户,身份低下。孝文帝的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最终引发了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     
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实际相适应
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精神
2024-04-07更新 | 110次组卷 | 4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唐朝租庸调制规定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纳绢或布代役;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B.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C.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周初建立的分封制度“政权并不集中在最高的王的手上,这是个一层层重叠着的权力金字塔,每个贵族都分享着一部分权力,王奈何不得候,侯也奈何不得公,一直到士都是如此。”这表明分封制(     
A.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B.森严的等级制度特征
C.权力分散未能形成中央集权D.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2024-03-22更新 | 240次组卷 | 75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明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传入中国,至乾隆时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得到推广种植。清代官员陆耀因编写《甘薯录》而被晋升为湖南巡抚,乾隆帝多次劝谕百姓种植玉米,川、楚陕、皖、桂等省“延山漫谷,皆种玉米”。这体现出当时(     
A.玉米甘薯成为主粮B.政府重视推广高产作物
C.人地矛盾得到解决D.农业生产技术取得突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图所示是宣化(今河北张家口)辽墓中的壁画《散乐图》,图中人物服饰采用宋制。辽朝政府坚持契丹人和汉人的服饰、发饰并存,采用“北班国制,南班汉制,从其便焉”的原则。这反映当时辽(     
A.儒家治国的理念B.因俗而治的特点
C.全面汉化的政策D.打击了割据势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