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墨子,尚贤下》指出:“今王公大人,其所富,其所贵,皆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也。今王公大人骨肉之亲,无故富贵、面目美好者,焉故必知哉!若不知,使治其国家,则其国家之乱可得而知也”。基于此,墨家思想主张
A.“兼相爱,交相利”以构建安定社会B.倡导“非攻”,身体力行反对侵略战争
C.反对贵族庸才治理国家,主张“尚贤”D.秉承“节俭节用”原则,过朴实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周敦颐(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可见理学对“乐”的本质认识是
A.心外无乐
B.苦中作乐
C.格苦致乐
D.本心自乐
3 . 鸦片战争后,时人指出,“时至今日,海外诸夷,侵凌中国甚矣”;“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皎然者矣”。上述言论(     
A.体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B.揭露了列强侵华的本质目的
C.表达了对民贫国弱的担忧D.落实了经世致用的治学原则
4 . 明末清初社会的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出现一些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倾向,其中与商品经济发展进入繁荣期这一经济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A.“致良知”B.“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工商皆本”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2023-10-02更新 | 157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严复认为:“有一道于此。是以愈愚矣,且由是而疗贫起弱焉,虽出于夷狄禽兽,犹将师之,等而上焉者无论已。何则?神州之陆沉诚可哀,而四万万之沦胥甚可痛也。”这一思想观念(     
A.冲破了华夷观念的藩篱B.洞察中国落后的历史根源
C.表达了改良政体的诉求D.饱含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感
6 . 无数儒家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一组是(  )
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守仁、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颢、王守仁、顾炎武
2021-01-23更新 | 127次组卷 | 49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励德双语学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
A.关注“人伦物理”B.倡导心外无物
C.主张“格物致知”D.强调社会责任
2020-09-08更新 | 413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艺书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末清初顾炎武说:“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两者共同反映了
A.维护封建统治的使命感B.继承传统儒学的教育观
C.弘扬为国为民的责任感D.追求个人名誉的荣辱观
2021-01-29更新 | 469次组卷 | 25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第七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夏曾佑曾指出:“盖汉儒之与方士,不可分矣……儒家尊君,君者王者之所喜也;方士长生,生者亦王者之所喜也。二者既同为王者之所喜……各盗敌之长技,二家之糅和成焉。”由此可知,两汉时期方士神学家群体地位不断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A.儒家学说实现了宗教化B.汉朝强化神权政治
C.道教建立影响逐渐增强D.与汉代儒学相适应
10 .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撰文写道:“二十年前,闻西学而骇者比比然也,及言变法者起,则不骇西学而骇变法矣;十年以前,闻变法而骇者比比然也………及言民权者起,则不骇变法而骇民权矣;一二年前,闻民权而骇者比比然也,及言革命者起,则不骇民权而骇革命矣。今日……骇革命不骇民权者,百而得一焉。”导致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加剧B.有识之士深入群众的不断宣传
C.民权和革命成为社会的共识D.民众的思想认识不断发生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