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孟子则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法家则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政治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宗旨。这反映出当时(     
A.士人阶层参政意识强烈B.政府推崇思想自由理念
C.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D.思想发展促进政治统一
2 . 商鞅把户籍档案细分为“故秦”和“新秦”两种。“故秦”是指秦的土著居民,“新秦”则指三晋的移民与新征服地区的人民。秦人具有尚武善战的传统,三晋的人民则掌握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商鞅的这一做法(       
A.体现了户籍制度的严苛B.有利于国家合理调配人民
C.严格限制了人口的迁徙D.体现了国家控制力的弱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司马迁的《史记》人物传记中,除了有孔子世家,还有儒林列传、仲尼弟子列传等,分别记载了孔子身世、孔子部分弟子的情况以及孔子以后直至汉代儒学研究的状况。这表明司马迁(     
A.为孔子不被重用而惋惜B.首次抬高孔孟地位
C.歌颂汉武帝的文治武功D.思想具有时代印记
5 . 从秦汉之独相、汉武帝频繁更相,到隋唐将相权一分为三,再到宋代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的设置及罢设政事堂。这一过程反映出(     
A.中央机构急剧膨胀B.行政事务趋于繁琐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宰相权力日益扩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20世纪初,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理性地认识到中国复兴的关键不在器物,也不在制度,而在于国民素质,要从文化心理层面进行启蒙,改变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鉴于此,他们大力提倡(     
A.自强、求富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以下摘自一位同学学习“隋朝开凿大运河”后的笔记,其中说明开凿目的的是(     
A.大运河凿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B.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抵余杭
C.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对全国的控制D.隋的统一为开凿大运河提供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如果你生活在当时,可以看到(     
①各种肤色的外国人在长安城内经商
②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③文成公主入吐蕃
④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9 . 西汉统治者充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D.平抑物价
2022-12-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据史载,在原始社会末期的“三皇五帝”时期,存在着一种“政治美德”,有人称其为政治行为的“童话”,亦称“柏拉图式的理想国”。这一“政治美德”指的是(     
A.传位贤者B.王位世袭C.阶级平等D.直接民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