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4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图为龙山时代(前2600年~前2000年左右)考古学五大文化分布图。据此可知,这一时代(     

A.各文化区社会发展水平差距大B.文明曙光最早出现在中原地区
C.华夏文明的主要区域已经形成D.部落联盟完成向君主政权转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贞观六年,唐太宗下令修撰全国总谱《氏族志》,不限地域,不分民族渊源,收集当时全国各地具有影响的293个家族,排出等级,但不作为任用官员的依据。当时文武大臣中,不少人的祖先在北朝后期才从草原南迁,也因此跻身“高门”之列。据此可知,唐太宗时期的谱牒改革(     
A.加强了皇室地位B.导致了门第观念的淡化
C.瓦解了士族势力D.巩固了民族交融的成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明代画家陈洪绶创作的《水浒叶子》(叶子即纸牌,也用于行酒)。此作品(     

A.突破了程朱理学的思想束缚B.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色彩
C.彰显了文学艺术的教化功能D.体现了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
2024-03-03更新 | 205次组卷 | 6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4 . 下表为15世纪至18世纪白银购买力变动表。

时间

每一公斤白银所能购买之米(单位:公石)

每公石米之价格(单位:公分银)

15世纪

75.11(100.00)

13.31(100.00)

16世纪

46.44(61.83)

21.53(161.73)

17世纪

31.40(41.80)

31.84(239.19)

18世纪

20.87(27.78)

47.91(359.84)

引起白银购买力变动的主要原因是(       
A.明清社会稳定粮食产量提高B.明清两代推行的税制改革
C.明清商品经济的繁荣的发展D.明清两朝对外贸易的发展
5 . 1929年在给湖南省委的指示信中,中共中央认为,在革命新高潮中,农民战争是一个“主要的支流”,“最主要的革命高潮之象征,还是工人运动的复兴”。因此,在党的工作中,“应当坚决相信,在任何一个重工业中,就是建立数人的支部,也比我们在农村中发展百余同志,割据一个乡村还要宝贵”。据此可知(       
A.中央对国民大革命的失败进行反思B.党内对于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分歧
C.革命方向已经偏离八七会议的决议D.中央的指示与当时的中国国情相符
2024-03-03更新 | 1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崔立如在《国际格局转变与中国外交转型》中指出: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需要超越事务层面来思考和构建未来的国际社会。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不仅需要中国拿出更多的物资贡献,还需要提出有价值的思想和学说,要发挥大国的“引领和塑造”作用,则要求中国的外交不但是“中国本位”,还要是“世界本位”。基于此,中国提出的“有价值的思想和学说”是(       
A.“一带一路”合作倡议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C.“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D.构建新型国际伙伴关系
2024-03-02更新 | 219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北宋文同《丹渊集》中记载:“今本县界内井盐已及百家,每家役工匠四五十至三二十人者……佣身凭力,平居无事,则俯伏抵折,与主人营作,不如意,则达相煽诱,群党哗噪,算所工值——己复又投一处,习已为业。”材料最能说明宋代(       
A.劳动雇佣关系比较普遍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工商业获得进一步发展D.民众维权意识增强
2024-03-02更新 | 165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4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戊戌维新前后,资产阶级改良派创办《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时报》等报刊,文体摒弃陈词套语,或文或白,或中或外,时杂以俚语、韵语等: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民呼》《民吁》《民立》等“民”字报刊及大量如《中国白话报》等完全用口语编写的报纸。这一办刊趋向旨在(     
A.改革报刊达成代民立言目标B.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
C.唤起民众觉悟助推政治革新D.体现对底层民众的人文关怀
2024-03-01更新 | 778次组卷 | 17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3(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9 . 相传刘邦在用剑斩杀了白帝之子化身的白蛇后,得知了自己赤帝之子的身份。西汉建立后,此剑成为国之重器。到了东汉,皇帝出行时有专人背负此剑随行。两汉统治者将斩蛇剑视为国之重器的动机是(     
A.借助历史规范仪卫制度B.弘扬尚武勇毅政治传统
C.将汉代天命思想符号化D.强化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2024-02-29更新 | 720次组卷 | 10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10 . 西周绷国(今山西省绛县)墓地发掘出土的一个铜簋中保存有大量的炭化物,考古学者分析了样品的碳氮含量和同位素比值,推测铜簋内曾盛有煮熟的大米及肉类——“羹”,这一与文献记载相悖的结论,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这表明(     
A.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B.文献价值有赖于当代学者阐释
C.文献记载必须得到出土文物印证D.科技考古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
2024-02-27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2(全国卷统编版,12+3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