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1919年,针对林琴南对北大的质疑,蔡元培回答:“尊孔者多矣,宁曰覆孔?”并认为五常“则伦理学中之言仁爱,言自由,言秩序,戒欺诈,而一切科学皆为增进知识之需,宁有铲之之理欤?”据此可知蔡元培(     
A.强调自由民主推动科学进步B.肯定了中华文化中的伦理价值
C.兼容并包思想曾发生过动摇D.主张以儒学为主兼容其他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表是20世纪初中国部分先进知识分子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     
内容出处
世界进化,骎骎未有已焉,其不能善变而与之俱进者,将见其不适环境之争存,而退归天然淘汰已耳,保守云乎哉陈独秀《敬告青年》
自15世纪末,印度航路和美洲发现后,墨西哥和秘鲁的金子流入欧洲……由此遂开一近世的大革命和阶级争斗的新纪元蔡和森《社会进化史》
(房龙《人类的故事》)差不多完全以白种人为中心……倒不如把原书的书名,改为《西洋史大纲》较为近于实际张闻天《〈西洋史大纲〉译序》
A.具有广阔的历史视野B.反对西方文明中心论
C.增强民众的民族自信D.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论语·学而》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并由此断定“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由此可见孔子
A.依赖外在礼仪谋求社会协调有序B.通过推己及人实现人际关系和谐
C.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政治思想体系D.借助人伦情感维系家国社会秩序
2016-11-27更新 | 183次组卷 | 23卷引用:2015-2016学年广东高州一中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明末清初,顾炎武说,“近日河南、陕西各自行钱,不相流通。既非与民同利之术,而市肆之滑乘此以欺愚人,窘行旅。《盐铁论》言:‘币数变而民滋伪。’亮哉斯言矣!”这反映了顾炎武主张
A.允许地方自行发行货币B.通过立法规范市场秩序
C.中央应加强对经济控制D.规范货币的铸造与流通
2022-05-24更新 | 469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康熙朝“历算第一名家”梅文鼎曾写道:“伏读御制《三角形论》,谓古人历法流传西土,彼土之人习而加超喜。大语煌煌,可息诸家聚讼。……至哉圣人之言,可以为治历之金科玉律矣。”这上要反映
A.西方学术源自中国B.民族自我中心主义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D.专制皇权钳制思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周敦颐(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的老师)在《通书》中阐释了自己心中的“孔颜乐处”,他说:“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处之一,则能化而齐,故颜子亚圣。”可见理学对“乐”的本质认识是
A.心外无乐
B.苦中作乐
C.格苦致乐
D.本心自乐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历经唐末五代十国之乱,北宋初年的治国方针为
A.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B.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C.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D.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下表是关于郡县制的三次争论高潮的基本概况
唐朝朱敬则:“高下在心,天下制在一人”
柳宗元:“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失也”
明末一清中叶顾炎武:“方今郡县之弊已极……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
王夫之:“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戊戌变法以来章太炎:“民国成立,首在规定政权,必中央之权略重,地方之权略轻”
梁启超:“效瑞士之制,自分为数小邦,据联邦之制,以实行民主之政”
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
A.同一时期评价基本趋同B.随社会环境和思维角度发生变化
C.时间愈后评价愈加准确D.都只关注利弊但未提出处理方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强调伦理道德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D.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2021-12-11更新 | 196次组卷 | 19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10 . 某学者在19世纪末提出:“博矣哉,《春秋》张三世之义也。治天下者有三世:一曰多君为政之世,二曰一君为政之世,三曰民为政之世。……大地之事事物物,皆由简而进于繁,由质而进于文,由恶而进于善……既有民政,而旋复退而为君政,此于公理不顺。”这一言论旨在(  )
A.寻求治国平天下的公理B.揭示世界文明史的线索
C.说明“君政”与“民政”相互依存的道理D.借进化论和儒家思想表达政治改良的愿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