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6 道试题
1 . 蒋介石在1937年8月的日记中写道:“平津既陷,人民荼毒,至此虽欲不战亦不可得,否则国内必起分崩之祸。与其国内分崩,不如对倭抗战,以倭寇内部之虚弱及其对华之横暴,以理度之,不难制胜也。”日记中的内容表明
A.卢沟桥事变爆发的原因B.日本侵华的目标业已实现
C.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背景D.蒋介石采取消极防御策略
2 . 某同学进行“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学习,完成如下笔记,其内容属于
A.战争的背景B.战争的导火索
C.中国战败原因D.战争的影响
3 . “三年来,大陆上的军事行动已经结束,土地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各界人民组织起来办全国选举工作的条件已经成熟。”毛泽东在此阐释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实施的原因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理由
C.社会主义宪法颁布的条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行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20年代中期……对莫斯科来说统一战线是他们在中国价格不菲的珍珠。诚然,中共是苏联的宝贝,但是苏联人并没有高估这个婴儿的能力。就目前来说,国民党似乎重要得多。”该材料从某个角度说明
A.陈独秀犯右倾错误的原因
B.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
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必然性
D.苏联反对意识形态革命
5 .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以军事为主,其原因不包括 (   
A.社会背景的需要B.本人经历的体会
C.历史经验与教训D.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
6 . 梁启超说:当光绪宣统之间,全国有知识、有血性的人,可算没有一个不算革命党。但主义虽算不同,手段却有小小差异。一派注重种族革命,说是只要把满洲人撵跑了,不愁政治不清明;一派注重政治革命,说是把民治机关建设起来,不愁满洲人不跑。两派人各自进行,表面上虽象是分歧,目的总是归着到一点。此处梁启超要说明的是辛亥革命
A.成功的原因
B.失败的原因
C.发生的背景
D.蕴含的启示
7 . 据材料显示:我国的民族工矿业到1901年仅有156家,到1911年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就达700多家,资本总额拥有1.3亿元,产业工人增加到60万人。20世纪的头10年,我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高峰。“新高峰”出现的重要背景是(     
A.列强在忙于一 战B.戊戌变法的推动
C.辛亥革命的鼓励D.清末新政的推动
2023-09-24更新 | 8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济源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三国史记新罗本纪》记载:景德王十五年(756年),“王闻玄宗在蜀,遣使入唐,其中有“兴言名义国,岂谓山河殊。使去传风教,忠信识尊儒。”材料可用以说明(     
①蜀地割据政权的形成   ②中华文化对周边国家的辐射
③实行大化改新的背景   ④古代朝鲜和中国的友好往来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61年1月,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号召全党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此后,中央领导同志带头深入基层,并要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把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作为首要任务。这一时期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背景是(     

A.中苏关系面临全面破裂B.“左”倾错误亟需纠正
C.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开展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2023-06-01更新 | 505次组卷 | 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曾说:“凡一国所布之令,必以真出于公议者,然后可谓之法律。若夫发于一人或数人之意志,不能成法律”,“一国中人人相交之际,无论欲为何事,皆当由契约之手段亦明矣”。梁启超的这些思想形成的背景是(     
A.清末新政B.民族危机加深C.东学西渐D.资产阶级壮大
2023-05-01更新 | 25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