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A.保障了西汉政权的长治久安B.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
C.体现了强化君权的思想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2023-12-20更新 | 579次组卷 | 1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1919~1921年间,中国激进知识分子首先从“知识化主义”的点滴改造,走向寻求通盘解决的“信仰化主义”;随后从“柔性化”的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走向“复调的马克思主义”,最后认同“刚性化”的列宁主义。这种变化表明(     
A.新文化运动可行合理性B.知识分子的软弱妥协性
C.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D.认同了以俄为师的道路
2023-09-01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七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不仅标志着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形成,而且也意味着在西方国家对华实行孤立遏制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对亚洲的集体安全政策的提出。这主要是在强调中国(     
A.实行一边倒策略的必要性B.构建务实的国际关系体系
C.冲击美苏对峙的世界格局D.打破美国对华的外交孤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在私营企业中推广设立劳资协商会议,按照“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基本原则,以协商、调解、仲裁为主要方法来处理劳资纠纷。劳资协商会议以生产为中心,资方提计划,劳方提意见,双方代表人数一样,都有表决权。这体现了新中国(     
A.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B.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度
C.过渡时期的社会特点D.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
5 . 南京临时政府实行“平和主义”外交政策,明确宣布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所借之外债”“所让与各国国家、各国之个人种种权利”继续有效。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     
A.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B.主动团结利用清朝政府
C.资产阶级的民族凝聚力D.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清政府创设轮船招商局时,设计的体制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自行经营,自负盈亏。后来又认为轮船招商局“有裨国计民生,故须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据此可知,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思想束缚B.有利于社会经济近代化转型
C.实现了中国航运业独立发展D.满足了洋务新政的资金需求
2023-08-31更新 | 66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七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7 . 明代以前的很多作品中,商人往往作为道德审判的对象出现。但在明清小说中,商贾形象被重新定位,他们的职业得到首肯,人格受到尊重,其形象更加客观、人性和生活化。这一变化说明(     
A.商业发展打破了“四民”秩序B.市民阶层社会价值提升
C.传统的抑商政策开始逐步瓦解D.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
8 . 南宋时,对外贸易进口商品多达320种。其中运京的细色货物70种、运京粗色货物110种,不运京留在当地“打套出卖”的粗色货物140余种,这些粗色货物大都是过去很少或从未进口的一般消费品,如普通药材、木材、服装原料等。这一变化说明南宋(     
A.贸易逆差逐步加大B.对外贸易与民众联系加深
C.国家财政支出增加D.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9 . 唐肃宗时期,鉴于玄宗朝李林甫、杨国忠以中书省长官身份长期操控朝政的情况,遂将其改为“宰相分直主政事笔,每一人知十日”。至唐德宗时又将该制度调整为每位宰相“每日一执笔”。据此可知(     
A.中书省的决策权被剥夺B.中央权力进一步加强
C.权臣干政受到一定制约D.朋党之争的局面终结
10 . 在谈到国家治理时,老子认为应该“损有余而补不足”;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注意改善劳动者的生活处境,农民“有恒产”才“有恒心”;荀子认为求国家之安的关键在于统治者“平政爱民”“轻田野之税”。这体现了他们(     
A.轻徭薄赋的理念B.提倡重视人民利益
C.为政以德的思想D.主张大力发展农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