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7 道试题
1 . 叶圣陶小说《文心》(1934年出版)中的主人公乐华在一场私人舞会上表态:“书本自然不想放弃。有空闲的时候,我预备跑图书馆。可是我还想不用文字写的书,我要在社会的图书馆里做一番认识、体验的功夫。”小说中乐华的表态体现出当时(     
A.工人阶级文艺创作的影响B.新民主主义理论广泛传播
C.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D.知识分子对革命充满同情
2024-05-2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十次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1937年初,国民政府制定了《国防军事建设计划草案·海军》,提出“应避免与日本海军在沿海决战,保持我之实力,全力集中长江,协同陆空军作战”。同年8月,蒋介石亲自下令沉船,海军随即沉军舰民船43艘,以阻塞水道。国民政府的上述行为(     
A.是奉行“不抵抗政策”的铁证B.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计划
C.阻碍了东部沿海工业的内迁D.是国力悬殊背后的无奈之举
2024-05-1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03年滇越铁路越南段通车后,提高了云南个旧锡矿的生产效率,然而外流的大量锡矿及路权矿权主要属于法国人。同年,云南籍翰林院编修陈荣昌联合罗瑞国等人上书云贵总督丁振铎,要求修建碧色寨到个旧的铁路计划。这一历史过程可用以证明当时(     
A.财富竞争刺激民族意识的觉醒B.云南已经完全成为法属殖民地
C.中外资本勾结使国家主权丧失D.路矿权之争是民族矛盾的焦点
2024-05-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在维新运动兴起时,洋务派官僚曾表示支持,李鸿章要捐三千元加入强学会,却被康有为拒绝,把他推到了对立面。曾支持过维新派的张之洞,也因与康有为学术观点上的分歧而最终决裂。这主要说明(     
A.改革不能离开人民群众B.改革需要一定的同盟军
C.顽固守旧势力依然强大D.改革要有充分舆论动员
2024-04-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七)历史试题
5 . 如图是宋朝“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铜版,这件文物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商标广告。据此可知,宋代(     
A.国家鼓励商业的发展B.活字印刷术应用广泛
C.科技助推商业的发展D.手工业产品极大丰富
2024-04-0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七)历史试题
6 . 文学创作是时代思潮的一面明镜,社会思潮的任何一次波动都会给这面明镜带来一圈圈涟漪。晚明文人袁宏道论诗,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这一主张(     
A.具有早期思想启蒙的性质B.受到西学东渐现象的影响
C.宣告宋明理学地位的丧失D.带有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2024-04-0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战国时期,秦国推行军功食邑制,规定有军功者可根据爵位得到封户不等的封地,成为封君。此类封君不享有封地的所有权与治民权,仅享有封邑租税。这一制度(     
A.增加了财政收入B.加速了社会转型C.维护了贵族特权D.巩固了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历史地图反映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发生的一定的事态空间分布情况。它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环境及其空间联系提供了鲜明的概念。下列地图中箭头线路所示意的是(     

A.抗战时期工业和高校的内迁B.国民大革命的北伐进军方向
C.解放战争时国民政府的败退D.新中国土地改革的发生顺序
2024-04-01更新 | 438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周朝把商人的至上神上帝转化为“天”,周王自称“天子”,周天子可以直接向天祈祷,可以祭天,而不必通过自己的祖先。这种状况表明西周(     
A.血缘关系不断弱化B.王权得到一定强化
C.统治方式实现根本变化D.具有敬天保民治国理念
2024-03-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七)历史试题
10 . 1920年9月1日,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了《谈政治》。在此文的末尾,陈独秀下了一个结论: “我承认用革命的手段建设劳动阶级(即生产阶级)的国家,创造那禁止对内对外一切掠夺的政治法律,为现代社会第一需要。后事如何,就不是我们应该能够包办的了。”这一结论表明陈独秀(     
A.希望借助法律手段维护民主制度B.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C.对于民主的认识更加辩证和科学D.助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