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8 道试题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1 . 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国家共投入2千多亿元资金和几百万人力,在中西部的十几个省区建设以国防工业、基础工业为主的近2千个大中型工厂、铁路、水电站等基础设施和科研院所,称为“三线建设”。“三线建设”
A.实质是“大跃进”运动的继续B.使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完成
C.客观上优化了我国工业布局D.完善了社会主义的产业结构
2021-04-19更新 | 13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人认为,明清时期的书法艺术特点是“尚态”,即崇尚摹古,注意在字的形态上下功夫,从而平淡无奇,缺乏创新。这一认识可以说明
A.国家多难造成文运不兴B.书家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C.书家对意境神韵的追求D.封建社会体制日益僵化
2021-04-19更新 | 26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Ⅱ卷)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3 . 1843年,中英签订《海关税则》,其中规定的进出口货物税率,比鸦片战争前降低了50%左右,有的甚至降低了90%。《海关税则》还规定,凡未列入本税则的进出口货物,一律“值百抽五”。由此可见,《海关税则》
A.有利于外国商品输出B.标志着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保护了中国民族工业D.违背了英国自由贸易理论
2021-04-19更新 | 19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20-21高三上·广东·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科举制下,士族不再具有长期稳定的政治地位,即使他们通过科举身居高位,在短时期内几代显贵,最终也难以避免宦海浮沉的不幸遭遇,不能再倚仗特权地位“平流进取,坐至公卿”。这说明科举制
A.排斥了士族进入仕途B.造就了高素质文官群体
C.剥夺了士族仕途特权D.导致官员冗滥局面出现
2021-04-19更新 | 18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新编第38师会同美军突击部队向驻缅北日军发起攻击。1944年1月,中国远征军主力在缅北发起全面反攻,4月初,中国驻印军组织突击队,在美军的配合下奇袭日军盘踞的密支那机场,并于5月17日攻占密支那机场,掩护空运部队着陆。这表明
A.国共合作开启了缅甸战场反攻B.中国践行了《联合国家宣言》
C.盟军的既定战略目标完全实现D.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
2021-04-1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Ⅰ卷)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针对辽东地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的改革,陈云评价道:“总的来说,工作是有成绩的。……发动了农民,十万农民踊跃参军,并在基本地区内肃清了土匪。”该运动
A.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B.调动了农民参加红军的积极性
C.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有利于解放战争的迅速推进
20-21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1933年10月,中央苏区的学校分为四类:以扫盲为目标的夜校和星期学校、以训练一般干部为目标的各种训练班;以培养共产主义新后代为目标的劳动小学(即列宁小学);以训练中级干部为目标的专门学校;以培养高等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大学。这表明,在中央苏区
A.教育体系全面系统完善B.贯彻新民主主义教育宗旨
C.教育方针得到广泛支持D.践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2021-04-19更新 | 13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11月历史试题(新课标Ⅰ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货币称为“钞票”,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
A.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B.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
C.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D.在商品贸易中已经使用纸币
2021-04-16更新 | 44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6届云南省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下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