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3 道试题
1 . 自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的“隆庆开关”开始,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为止,全世界生产的白银约1/3涌入中国,其数量在3.53亿两到5亿两之间。出现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巨大的贸易顺差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存在巨大的贸易逆差
C.白银在中国以外毫无价值D.中国商品价格太高
2023-10-06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题
2 . 行省最早是中央的临时派出机构,遇到一个地方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中书省派人到该地行使中书省的职权,事情处理结束以后,行省也随之取消。到了忽必烈统一全国之后,行省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这反映出行省(     
A.权力不断扩大与中央分庭抗衡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机构的双重特点
C.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D.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明朝前中期蒙古成为明朝边患。1550年,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因贡市不遂而发动战争,劫掠边关,得到明朝通贡承诺后,率兵北撤,史称“庚戌之变”。据此推断,蒙古发动对明战争主要目的是(       
A.开拓市场与掠夺原料B.改朝换代定鼎中原
C.与中国争夺正统之位D.抢夺财物发展边贸
4 . 西周至春秋时期,“公”主要指国君、祖宗,“私”主要指卿大夫,“公”“私”的价值色彩不浓:到战国时期,“公”则主要指国君和朝廷,以及公平、公正之义,“私”则主要指百官和普通民众,以及私心、私欲等。“公”“私”的指向和价值内涵的变化反映了(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B.汉字含义日渐丰富C.君主专制逐渐确立D.宗法分封日趋瓦解
2023-10-05更新 | 271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1954年9月20日,“当大会宣读了修改过的宪法草案全文后,全体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都兴奋不已,场面非常热烈。全场代表都站起来,掌声和欢呼声经久不息”。这则记载反映了(     
A.人民当家作主的热情B.人民民主原则的落实
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D.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
2023-10-05更新 | 158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912年,共和政府在中国昙花一现,很快变成军阀官僚统治,近代中国始终没有建立起完整意义上的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其根本原因是(     
A.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B.资产阶级极为软弱
C.中国社会性质的阻碍D.封建势力异常强大
7 . 宋太祖统治时期,大大提升了文官的地位,甚至让他们主持军务,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这表明宋朝(     
A.崇文抑武B.知人善任C.削弱相权D.分化事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针对四川易成为割据政权这一难题,宋代通过条条机制把地方权力分割开来,将其分为四路;元代则将陕西行省的所辖区域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使四川这一四塞之地失去北面一塞。元代的区划设计旨在(     
A.践行山川形便的原则B.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力
C.提高地方治理的效率D.促进各地的交流发展
2023-10-04更新 | 241次组卷 | 18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著名诗句。符合其事迹的是(     
A.与外国传教士合译西方科学书籍B.著《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历史
C.撰《瀛寰志略》,考察欧美各国D.编订《四洲志》,汇集国际知识
2023-10-03更新 | 186次组卷 | 5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秦统一后,采取了“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等措施。这些措施(     
A.推动了法律的完善B.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C.加速了秦朝的灭亡D.阻碍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2023-10-03更新 | 247次组卷 | 29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第一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