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数据来源于何怀宏《选举社会》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地方行政体制。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的名称。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与秦朝相比,唐朝的宰相制度有何特点?
(3)据材料一、二,说明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有人认为这一变化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2021-12-22更新 | 256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东台市三仓中学高一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3 . 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三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材料四   【看中国数据——关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果】

一、中国国民生产总值:

1978年:2683亿美元

2010年:58786亿美元

30间增长了20余倍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二、中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978年:133.6元

1990年:686.3元

2010年:2253.4元

2016年:12363.4元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
(4)依据材料四的两组数据,归纳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2019-10-16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2020学年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综合练习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1949要1957年我国各类高校数量及构成情况(单位:所)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


上表能够反映我国高校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实行经济开放政策,争取利用国际上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经济。这一政策已开始有些效果。但是,从发达国家取得资金和先进技术不是容易的事情……必须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争取外援,主要依靠自己的艰苦奋斗。

——邓小平《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1982年)


(1)依据材料一,概括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历程,指出邓小平主张对外开放的原因。

材料二 1992年后,天津滨海新区“三资”企业发展迅速。2003年,已有几十家世界五百强企业在此投资,“三资”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1037亿元。1993年到2003年,滨海新区外贸出口由5.03亿美元增长到89.38亿美元,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群已初具规模。2006年,滨海新区正式纳入国家整体发展战略。2009年,根据国务院的批复,天津滨海新区行政区成心,

——据国家发改委《天津滨海新区重点产业选择和布局研究》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天津对外开放的历史机遇和90年代以来滨海新区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材料三   



(数据来源:“中国一带一路网”)

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在开放中分享机会和利益、实现互利共赢……我们要下大气力发展全球互联互通,让世界各国实现联动增长,走向共同繁荣。我们要坚定不移发展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在开放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旗帜鲜明反对保护主义。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2017年)


(3)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探索与发展的历程,结合材料一、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述对这一历程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正确。)
2019-06-09更新 | 2041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9年天津高考文综历史试卷
6 . 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正式废除,科举制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图1、图2、图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唐代、两宋、元代)的科举状元籍贯统计部分摘录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图1、图2、图3任选两图,提取图中科举状元籍贯分布等信息,指出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租佃制生产关系、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唐代的户籍制度早已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一种城乡分开、有产户无产户区分的新的户籍制度在北宋前期形成。……宋代在籍制度上单独设立城镇户口“坊郭户”。 坊郭户和乡村户户籍以有无常产(房屋及财产)划分为主户和客户,主户以常产多少划分为+等以承担赋税及科配(属临时性赋税)。但不少地方常将客户也划分在+等户内。……一等户中有些特别富有的,被称为“极户”“无比户”:高强户”;享有一定特权的‘官户”,也大都在一等户内;而包括官户以及州县的公吏和乡村政权头目中的上户,称为”形势户”,都是租佃制生产关承中的大、中地主,……坊郭客户为城镇介民,多为小商小贩,商业、手工业的雇工、邦工及富户的佣工;乡村客户则主要为佃户、主户的雇工、佣工等。

——摘偏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以客户为立体的流民(年饥或避兵他徒者),是社会治安的一大问题,更是户口统计、户籍管理的一大问题。宋朝规定:“居作一年,即听附籍。”即在一个地方居住一年,即被列入当地户籍,成为当地人口,并承担相应的赋税。……对于房郭流民,宋政府采取对流民进行登记的办法。负责登记的官吏,“每见流民,逐家尽底唤出本家骨肉,亲自当面审问真实人口,填写姓名口数”。流民离开之时,居停住人要主动报告官吏,销毁其临时户口。

——姜婷婷《宋代户籍制度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宋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户籍制度的影响及启示。
8 . 2016年底,特朗普当选美国新一任总统。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一个重点,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都直接影响中美关系的发展,牵涉中国的国家利益。纵观历史,美国的对华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1894年成为世界GDP的首强,有资格进行国际规则游戏了。……美国开始积极介入东方事务,它占领了菲律宾以至西太平洋,并开始实行门户开放政策。但美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又是个军事小国,所以美国进入中国的政策视野并成为可以依赖的国际力量,从国际关系政策角度来讲还是在这个之后。

                                      ——金灿荣等《中国人是怎样看美国的—一个历史的考察》


材料二   (1931年)是年秋期间,胡佛先生全神贯注于全国所依赖,筹划大规模建设计划之重任,在此情形之下,以应付世界面对新危机之时间与精力,所余自属有限,素报不受他国干涉之自由观念者,择于此时,已计划东三省事件之爆发实为适得其时。                            

                                                                    ----—亨利·L·史汀生《远东之危机》


材料三   1941年1月,美国《租借法案》出台,这样,罗斯福在对外援助方面就拥有了广泛的权力。……根据美方统计,战时美国对华贷款为6.9亿美元,按《租借法》给予的军事援助为8.257亿美元。美国的军事援助主要用于陈纳德指挥的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和史迪威主持的培训和装备30多个中国陆军师。即为了联合作战,打击日本侵略军。                                 

                                                                    ——薛磊《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材料四   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的政府不大可能对中国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美国的对华政策的内容及成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对华政策在三四十年代有什么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前,日本以“文野战争”号召国民同心协力、支持战争。战前,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为战争效劳,不计个人得失。21个运输社,自愿在战争期间无偿为政府运送军事物资。日本贫民有的将一天劳动所得的一半捐献出来,许多人志愿做后勤供应的军夫。

清政府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西太后庆祝60大寿而耗费的大约1400—2000万两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海军军官都在基地附近兴建私宅,军官生活普遍奢侈,嫖赌乃常事。中国下层民众大多不关心战事,战争期间,各地仍发生多起乱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的会战主要有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下表是正面战场抗战中日军伤亡人数部分统计。

会战时间国民党伤亡人数日军伤亡人数
淞沪会战1937.08.13—11.12333500余人50000余人
南京保卫战1937.12.5——12.1350000余人12000余人
太原会战1937.09—11100000人以上近30000人
徐州会战1938.01——05100000余人32000余人
武汉会战1938.06.11—10.25400000人40000余人
南昌会战1939.03.17—05.09100000余人24000余人
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0914—10.1540000余人20000余人
枣宜会战1940.05.01—06.2436983人7000余人
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09.07—10.0954000人5184人
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24—1942.01.1628116人1591人

材料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部队从抗战一开始就深入敌人后方,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运动战和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共产党的军队在抗战开始时只有几万人,到了1945年初发展到91万人,还有农村中不脱离生产的民兵220万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9.2万多次,收复国土83.7万平方公里,占沦陷区总面积的66%。在抗战的年中,共产党军队毙伤俘虏日军共52万多人。

——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对比两次战争,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10 . 图书的历史折射了文明的演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多数学者认为雕版印刷创始于隋唐之际。唐代印刷活动主要用于印刷佛经、教材等书籍。《金刚经》由7张麻纸连成,印有楷体经文,图文精美。造纸中心成都、江浙一带成为印刷业较为发达地区。唐代后期,雕版印刷术已相当普及,印刷的书籍作为商品开始普及。据日本九世纪末史书记载,当时日本所存汉文图书多达一万六千余卷。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推动唐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概述唐代图书传播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1773年,乾隆帝下诏设馆纂修《四库全书》,历时17年,主要囊括了我国清代乾隆以前的历史、政治、宗教、哲学、天象、文艺等内容。乾隆帝趁编书之际,查禁焚毁书籍、石刻等,其数量几与《四库全书》中保存的相当。

——摘编自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等

1751-1772年狄德罗主持出版了《百科全书》二十八卷,无论在自然科学方面,还是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它都代表了18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罗芃等著《法国文化史》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在社会影响方面的不同点。

材料三   1850-1904年中国译著概况简表


时期
译著类别译著来源
总计
应用科学自然科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哲学艺术英美日本
1850—189940%30%10%8%3.5%85%15%567种
1902—190410.5%21%24%25.5%11.3%16.8%62.2%573种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根据材料三,概括1850-1904年中国译著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你对这一变化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