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权力下移,政治重心由周天子逐渐转移到公室、卿大夫集团。以统治阶级“内争”为特色的社会秩序急剧变动,最终造成了社会结构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极化。

——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材料二   “礼之用,和为贵。”“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主要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主张相应的学派,简述这些主张共同宣示的理念。
2023-11-27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加以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有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多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

——摘编自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汉朝皇帝的高招是,延揽始终坚持封建制度的学派来支持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集权国家的理念逐渐与这个文人阶层和儒家信徒紧密结合起来。这个文人阶层原来捍卫的是旧封建制度,但是在此之后,他们一直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菲茨杰拉德《中国简明文化史》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三个主要制度。秦朝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有何积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国家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一措施产生的影响。
2023-11-07更新 | 109次组卷 | 2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宋朝代表华夏民族主流,创造了中华民族新辉煌,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入宋以后, 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材料二   宋人发明了诸多可以代替人力、畜力提供动力的自动化器械,虽然没有发明蒸汽机,但人们对大自然动力的利用已相当自觉。宋朝是一个大量使用水轮技术的时代,在许多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机械,人们利用水力进行舂碓、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宋朝政府对发展水力机械与自动化手工业作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磨务”,管理水力机械。

——摘编 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巳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呈现的新气象并简析其繁荣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作者关于宋代科技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商鞅变法使秦国迅速走上了强国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初期,秦国虽有一定的地缘政治优势,却是华夏体系中的落后国家,当时地处中原的国家都以“戎翟”这个贬义词来称呼秦国。

材料二 商鞅确定的改革方略是:首先,只有国家强大,才能在战争中有立足之地;其次,只有改革落后的制度,秦国才能强大:再次。只有摧毁落后和保守的秦国宗氏制度,改革才能进行。为此,商鞅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大方略。具体而言就是以重农主义为取向的农耕政策,以国家主义为取向的集权政策,以平民主义为取向的军功政策,以法治主义为取向的以法治国方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在“农耕、军功、法治、集权”四个方面所推行的具体举措。
5 . 读下列两幅秦统一前后时期的形势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依据地图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统一的条件。
(2)秦统一后如此广阔的疆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管理呢?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措施有哪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商业发展,固定的贸易场所逐渐出现。这改变了原来商人在野外谋取利润的现象。由于商人的频繁往来和商业运输的发达,一批作为手工业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的工商业城市勃然兴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风气逐渐向整个社会渗透,大量的人不避“关梁之难,盗贼之危”交流四方物产,其中一部分人还参加政治活动,从而产生由大中小商人组成的独立商人阶层。

——摘编自熊林《浅谈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时,富商大贾势力恶性膨胀,地方王国铸币泛滥。为此,政府颁行了五铢钱,由于这种钱币制作精美,工艺精良,且具有一定的防伪性,远非私铸者能及,货币的混乱状态被彻底刹住。对盐的生产,全国设37个盐官分别管理。铁的做法也一样,自开矿、断冶、加工到发售,一概归国家经营。此外,政府还加强对全国物价的掌控,打击囤积居奇的现象,把富商大贾迁到都城附近或者边远地区,使其丧失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曾昭英《汉武帝的经济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规范商品经济发展的措施及主要目的。
2021-10-27更新 | 177次组卷 | 19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主要少了两件东西∶独立和民主。却多了两件东西∶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由于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这样中国革命有在农村首先胜利的可能。

——摘编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等

材料二   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是重点,占58.2%,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这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这些建设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新的物质基础。

——摘编自郭笑文《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

材料三   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指出,14年前(即1978年)我们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当前的实质和目标,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以实现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和中国共产党开创的革命道路。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建设的特点及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和“新经济体制”分别指什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将行政权、军权、司法权分散在三个机构手中,以分中枢之权,这是宋代自创的中国式的“三权分立”。宋太祖对官制进行了全面调制,使之叠床架屋、权力交叉,达到事事牵制,无一人能独揽某一项权力,可谓中国传统政治操作规则上的一大发明。……分权牵制体制固然有利于君主独尊,但付出的代价也是高昂的。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美国总统不参加立法机构的组建工作,也不能解散立法机构。总统不能成为国会的议员,他的阁僚也同他一样,均被排除在国会之外。……美国总统在行使行政权时,自始至终受到一种忌妒性的监督。他可以缔结但不能批准条约,他可以提名但不能直接任命官员。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分权政策的得失。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的“三权”之间如何相互牵制。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宋代的中国式“三权分立”和美国的“三权分立”有何本质不同。
9 .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长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行省虽然拥有经济、军事、行政等权力,但这些权力都是元廷让渡给地方的,最终的决定权还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这决定了它只能为朝廷集权服务。而行省行政区划中采取犬牙交错的划分原则,又从客观上瓦解了地方割据的地理条件。

——中国论文网

材料四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回答:
(1)材料一论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汉初的三项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三,说明元朝行省制度为什么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4)政治制度“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变”。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