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所创作的长篇小说。下表为其故事梗概。

第一部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一条小胡同内,日本人闯入钱家,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冠家的冠晓荷为取得日本人信任而告发钱家,钱默吟被迫下狱,出狱后走上抗日道路。祁家的祁瑞全在大哥祁瑞宣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开始抗战。祁瑞丰在妻子的帮助下进入教育局担任科长,不顾大哥祁瑞宣的反对变相为日本人做事服务。在日本人的不断倾轧下,北平人逐渐开始缺煤缺粮,胡同里除了冠家人其余人的生活都变得越发贫困。日本人对学校进行思想控制,要求学生学说日文。祁瑞宣不满,向学校辞职进了英国使馆工作,由此得罪了日本人,被捕入狱,最后在富善的帮助下,才幸免于难,被救出监狱。冠晓荷因抓捕抗日人士不力,逐渐失势,被日本人赶出了警政局。日本人为了节约粮食开始规定粮食份额,每人定量领取掺土的共和面。在这种粮食的摧残下,北平人开始流行传染病,日本人在街上抓住得病的人进行活埋。最终胡同里劫后余生的的人们历尽千难万险迎来了抗战胜利。


请从中提取任意一则或多则故事情节,指出从中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并对该现象进行说明,分析该现象的出现原因和历史影响。(要求:写明现象,语句通顺,史论结合)
2020-04-1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景博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斯国新力作《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将中共党史用“精神”串联起来,涵盖党的创建与红船精神、井冈山斗争与井冈山精神、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延安岁月与延安精神、抗日战争与民族精神、解放战争与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与国际主义精神、建国30年与爱国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与时代创新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等十个主题。该书以事实为依据,既有原因分析,也有理论归纳;既是一部理论宣讲方法的辅导读物,也是一本党史知识普及教育的参考读本。

——摘编自人民网《(党史可以这样讲;初心·使命)出版》(2018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参照上述作品的“党史讲法”,另选主题讲述党的发展历程。(要求:主题明确、突出发展历程,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这一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则将这一思想主流发展到高潮。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18、19世纪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6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