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晚清时期,知识分子在新兴的报刊杂志上的小说评点呈上升趋势,无论在数量上,还是社会影响力上,毋庸置疑,“新”评点当之无愧地占据了晚清的小说评点的舞台中心,如下表所示:

人物

对晚清小说的认识或评点

天谬生

“今日诚欲救国,不可不自小说始,不可不自改良小说始”

梁启超

“政治小说者,著者欲借以吐露其所怀抱之政治思想也……彼美英德法奥意日本各国政治之日进,则政治小说,为功最高焉

燕南尚生

认为《水浒传》者,痛政府之恶横腐败,欲组成一民主共和政体,于是撰为此书

刘鹗

在《老残游记》自评中说:“举世皆病,又举世皆睡,真正无下手处,摇串铃先醒其睡。无论何等病症,非先醒其睡无治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缴纳的用于党的事业或党的活动经费。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在某些时间段的发展概况。

时间

概况

1922年规定:“本党一切经费收支,均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支配之。”党员“欠缴党费三个月”必须开除之。
1941年首次对党费的性质、用途、交纳方法和检查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1945年“各地党员及候补党员应缴党费数额,由各省委、边区党委或其他相当的党委规定实行之。”此后,党费的征收标准因地而异。
1952年将党费集中中央统一使用、拨付,重新明确了党费收缴标准和党费使用办法。
1956年“最近发现有的地方的党组织动员党员尽量多交党费,以致影响了某些党员的生活,这种现象应该加以纠正。各地党组织应该教育党员按规定缴纳党费,不要动员多交。”
文革时期有的党员长期不按规定交纳党费;有的单位没有专人管理党费,账目混乱;有的随意开支党费,挪作他用,甚至贪污党费。
1980年全党开始着手恢复和建立新的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制度。
1992年对党费的收缴、管理、使用审批、报告和检查制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成为党建立系统化、科学化党费制度的重要标志。
2008年党费缴纳比例按每月工资税后收入多少而定,征收比例分别为工资税后收入的0.5%、1%、1.5%、2%。

——摘编自万丹:《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的历史考察》

提取材料中任意三个时间点(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极其重要的母亲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各民族人民在与自然的交互作用中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思想的中心和重心所在地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下表是不同视角下的“黄河文化”

考古学角度黄河流域诸多的文化遗存构成了中华文明“星空”中灿烂的“银河”
政治与国家形态的角度随着定居的农业文明阶段的到来,黄河中上游早期“国家”雏形诞生。周朝时黄河文化已由城邦国家过渡到城邑国家的体制
社会经济的角度中国古代大城市的兴起与黄河流域灌区的分布具有密切联系,沿黄河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积极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思想体系生成的角度黄河流域思想流派异彩纷呈,互相争鸣,逐渐形成中国社会主流思想,并在后来的历史中一脉相承
文化传播的角度黄河文化兼容并蓄,在不同阶段形成多个文化中心,并由中心向周边传播,并与外部世界的多元文化进行广泛交流互鉴
革命历史角度近现代以来,面对内忧外患,中国各族群体奋起抗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奏响“保卫黄河”的壮丽篇章。

——编自王海飞《论黄河文化的形成过程、内涵与形态》


根据上述材料,根据材料任意一个或多个角度围绕“黄河文化”拟定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二战结束后美国对中国的六次重大战略误判。

第一次误判国民党能赢得中国
第二次误判中国人不敢出兵朝鲜
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
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
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摘编自刘明福《决策与信息——美国对华决策的六次误判》


根据材料,任选美国对华决策的一次误判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合理.论证有力,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10-24更新 | 290次组卷 | 6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所创作的长篇小说。下表为其故事梗概。

第一部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北平沦陷时期一条小胡同内,日本人闯入钱家,钱家二少爷与日本人同归于尽,冠家的冠晓荷为取得日本人信任而告发钱家,钱默吟被迫下狱,出狱后走上抗日道路。祁家的祁瑞全在大哥祁瑞宣的帮助下逃出城外开始抗战。祁瑞丰在妻子的帮助下进入教育局担任科长,不顾大哥祁瑞宣的反对变相为日本人做事服务。在日本人的不断倾轧下,北平人逐渐开始缺煤缺粮,胡同里除了冠家人其余人的生活都变得越发贫困。日本人对学校进行思想控制,要求学生学说日文。祁瑞宣不满,向学校辞职进了英国使馆工作,由此得罪了日本人,被捕入狱,最后在富善的帮助下,才幸免于难,被救出监狱。冠晓荷因抓捕抗日人士不力,逐渐失势,被日本人赶出了警政局。日本人为了节约粮食开始规定粮食份额,每人定量领取掺土的共和面。在这种粮食的摧残下,北平人开始流行传染病,日本人在街上抓住得病的人进行活埋。最终胡同里劫后余生的的人们历尽千难万险迎来了抗战胜利。


请从中提取任意一则或多则故事情节,指出从中反映出的历史现象,并对该现象进行说明,分析该现象的出现原因和历史影响。(要求:写明现象,语句通顺,史论结合)
2020-04-14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宁夏银川景博学校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荣氏企业”发展简史(见下表)

1902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投资的保兴面粉厂建成投产。当地的一些土豪劣绅,因为荣德生没有请客送礼款待他们,所以心怀不满,竟纠集起来,向县衙门告了一状,说荣德生私占公有土地,破坏地方安定;又说工厂的烟囱正对着城内的大成殿和学宫,破坏了风水,今后无锡人就不能考状元做大官了!当时还是清朝,县太爷居然下了一道命令,勒令工厂停建,迁往别处。
1913荣氏兄弟出资4万元与人合资创办福新面粉厂,产品还未出厂便被抢购一空。开工不到一年,即获利3.2万元,盈利率达80%.荣氏兄弟经营开设的面粉厂生产的面粉畅销全国,其兵船牌面粉,更远销英、法、澳及东南亚各国,一战时出口达80万吨,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荣氏兄弟成为中国有名的面粉大王
1937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绽、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手创的事业被毁于一旦,精神上受了严重创伤,19382月,荣宗敬郁积成疾,撒手离世。
1948由于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引起抢购狂潮,上海经济渐趋瘫痪。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寻求新的出路。资金的外流,致使留在内地的荣氏企业元气大伤,这让荣德生气愤不已。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在最后关头,荣德生和荣毅仁父子经再三斟酌决定留在大陆。
1954荣毅仁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摘编自《荣氏家族》等


材料提供了一个中国近代企业发展的案例,蕴含了现代化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中国古代对外交流的史实

时间史实
汉朝汉朝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奉命出使大秦,到达了波斯湾。大秦王安敦派使臣来东汉。
魏晋南北朝时期226年,大秦商人来到建业,西晋初年又派使者来到中国波斯、大月氏朝时期的商人、使者不断来华。445年,波斯王朝遣使来华佛教传入并不断发展,印度等国的僧侣来华传教。日本、朝鲜多次派使者来华
唐朝日本、朝鲜派遣唐使、留学生来唐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日本高僧空海长安求法。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定居。
高丽政府遣使到宋朝搜求书籍。日僧寂昭、元灯等乘宋商船渡海入宋。明宋州城出现多处“波斯馆”“清真寺”印刷术外传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北非和欧洲。广州、泉州城内居住着许多阿拉伯富商
元朝元初,高丽从中国购经籍一万多卷。元朝和日本两国僧人互相访问极为频元朝繁,来华日僧仅知名者即达220余人1299年,妙慈弘济大师把程朱理学传到日本,长期成为日本统治阶层的思想武器。马可·波罗来华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明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
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清(1840年前)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年前)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
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摘编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任选一个角度,评述古代中国的对外交流。(要求:写明角度,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