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近代历史上中国共开放通商口岸100多个。从下列两幅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示意图中,反映出这一阶段
A.中国的领土主权不断遭到破坏B.列强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D.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渐加深
2021-11-08更新 | 1021次组卷 | 22卷引用:天津市大港油田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清末维新派代表人士樊锥(1872--1905年)形象地把地球比作一个有血脉有神经的人体,而近代的交通、电邮则有调神养血的功能。这反映出维新派(     
A.认识到世界市场基本形成B.大体把握了当时科技走向
C.意识到蒸汽时代已经降临D.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3 . 春秋初期,诸侯国中只有姬姓的鲁、蔡、卫、晋、郑、燕等诸侯国被称为“诸夏(华夏族)”。而到战国时期,曾被看作蛮夷的秦、楚、越等地处边远或外姓的诸侯国也被称为“诸夏”。出现这一变化说明
A.战国时期局部统一的基本实现B.华夏认同观念已经产生并发展
C.国家治理体现家国一体的色彩D.周代分封制下的疆域得到扩展
4 . 考古发现,在出土的秦简《大事记》中记载了秦王政于公元前230年破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公元前223年击楚、公元222年攻赵等重大事件。这些记载
A.展示了秦统一战争的进程B.反映了秦始皇时代兵役的繁重
C.与《史记》等史书记载不符D.歌颂了秦始皇平定天下的伟绩
5 . 《文献通考・封建考》云:“秦、汉以来,所谓列侯者,非但食其邑入而已,可以臣吏民,可以布政令,若关内侯,则惟以虚名受廪禄而已。西汉景、武之后,令诸侯王不得治民,汉置内史治之。况列侯乎?”由此可知,西汉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分散中枢机构权力
C.君主专制制度完善D.废除了郡国并行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秦朝在地方废除分封,推行郡县制,并为后世沿用,下列关于郡县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其前身为秦国的县郡制B.地方县制从秦朝开始实行
C.西汉继承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但又有所损益变化D.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7 . 儒家学派重视礼乐,宣扬“乐文同则上下和”;墨家学派认为礼乐“与君子听之,废君子听治”“与贱人听之,废贱人之从事”。这反映了两者
A.文化取向的迥异B.政治立场的不同
C.学术观点的分歧D.生活态度的差异
2021-07-08更新 | 9203次组卷 | 77卷引用:2020年山东历史高考真题变式题
8 . 程颢指出:“青苗取息、京东转运司剥民希宠……设令由此侥幸,事小有成,而兴利之臣日进,尚德之风浸衰,尤非朝廷之福。”他认为王安石变法
A.重利轻义败坏社会风气B.注重人才的选拔和使用
C.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负担D.没有改变宋代积贫局面
9 . 王安石变法后,政府以累积的考试成绩和平时的学业与品行为参考,将太学学生中的上舍生划分为三等。其中,上等生可以直接授予官职;中等生可以免除科举预考,直接参加最终的殿试;下等生可以获得“取解“(选送士子应进士第)的资格等等。政府对上舍生的这一做法
A.有利于防止懒散学风B.开创了太学体制
C.有效杜绝了官场腐败D.否定了科举取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鼎是贵族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标志。西周时期规定庶人没有资格用鼎陪葬,但是到了春秋晚期,很多庶人的墓葬中出现了用陶鼎陪葬的现象。这反映了春秋晚期
A.庶人政治地位提高B.礼制的约束力减弱
C.制陶工艺水平进步D.迷信色彩更加明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