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2019-08-14更新 | 747次组卷 | 48卷引用:山东省梁山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周末练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4年在山东东南沿海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两城镇遗址。该遗址位于日照市两城镇西北的一块高坡上,“两城遗址”的陶器以黑陶为主,磨光黑陶占较大比例,以薄如纸、黑如漆、硬如瓷的蛋壳陶水平最高。

——丹土遗址与两城遗址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两城遗址”应该属于什么“文化”遗存?为什么?
(2)材料二图一中的文化遗存分布具有什么特点?
(3)为材料三图二、图三设计一个共同的主题。你认为哪幅图中的文物更有价值?说明理由。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柳孜隶属安徽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据濉溪县志记载.位于该县境内的大运河故道。1999年初,在柳孜段公路裁弯取直降坡施工中发现陶瓷器等文物和其他遗迹的现象。以下内容节选自该次大发现。

罕见的宋代货运码头

……石构建筑砌体依河道南岸堤坡而建,所使用的石料质地不同,大小厚薄不一致,形状各异的石料均为使用过的旧料,在砌体中还夹杂使用一定数量的汉代墓葬石构件画像石石料。石砌体的基础,采用瓦砾层与黄黏土层间隔夯实处理,共4层,厚75厘米左右,基础大于石砌体,北部向河道内延伸。

珍贵的唐宋沉船

1号沉船为木板结构,平面呈长方形,船身存长9.6米,包括拖舵共存残长12.6米。现存船体长度由两段木板拼接而成,用双排铁铆钉固定,缝隙间填以油灰。尾舱横梁上有三档舵杆限位木椿,可调节船的航向。

2号沉船是一艘独木舟,由一根硕大的原木整体雕凿而成,长10.6米。船体两头窄中间宽,呈大半个圆弧形,头和尾部上收,面部稍上翘。

6号沉船为木板结构,残存长23.6米。从这段立于壁板之上的底板结构情况来看,船底为平底。船壁板特别巨大,木质坚硬,板面向内呈弧形,舱中间存有13根空梁方孔,空粱尚残存三根。

丰富的古陶瓷

经初步鉴定,能确认窑口的有安徽寿州窑,浙江的越窑,江西的景德窑,福建的建阳窑陕西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定窑等20余座全国各地窑口烧制的产品,窑口数量之多,品种之丰富,实为罕见。

——摘编自阚绪杭《运河考古的首次大发现一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面世》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大运河故道有哪些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022-09-15更新 | 2509次组卷 | 108卷引用: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面文物“直行铭文夔凤镜”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的铜镜出土。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
A.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B.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
C.手工业品遍销世界各地D.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
2019-12-20更新 | 511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牛栏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下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年),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

A.汉朝B.北魏C.唐朝D.宋朝
7 . 根据考古发现,在韩国庆州雁鸭池遗址出土了刻有“调露二年”字样的砖铭,在庆州月城附近的望星里瓦窑遗址中出土了“仪凤四年皆土”的铭文板瓦,在庆尚南道蔚山郡的川前里“摩崖石刻”周围发现了“上元二年铭”和“上元四年铭”。这些都是频繁更替的唐高宗年号。这反映出(     
A.新罗尚没有自己的纪年方式B.唐与新罗有着友好往来的历史
C.新罗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D.唐与新罗形成明确的宗藩关系
2022-08-23更新 | 729次组卷 | 3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5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
8 . 陕西临潼姜寨村遗址是中国迄今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面积最大的一个遗址。在这个遗址中,考古发掘出了大批的文物古迹,但不会出土
A.公共墓地B.石器工具C.铁制农具D.精美陶器
9 . 考古发现北宋随葬品出土成组的铁质农具较多,如犁、楼把、锄、镰等;据史书记载,北宋农民很注意积肥和施肥,认为“用粪如用药”,同时,禾谱、农器、谱农书、蚕书等农业生产知识的专著,纷纷出现。这反映出宋代
A.农业生产工具出现革新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土地资源得到较充分利用
D.粮食作物增产幅度较大
10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019-01-30更新 | 4963次组卷 | 93卷引用:山东省平阴二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历史(6月)月调研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