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古今中外历次重大改革都把移风易俗当做革新的重要举措,甚至树为改革的象征。从某种意义看,能否除旧布新、树立新风尚,是衡量改革是否深入和取得成功的风向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两件文物出土于山西大同。清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评价大同“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居边隅之要害,为京师之屏藩,自昔用武地也。”


辽代汉人火葬琉璃棺(中原流行土葬)     金代汉人墓葬冥器木椅

材料二   辽太宗确立了“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一朝双轨政治制度。北面官制是统辖契丹畜牧经济的体制,南面官制则“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仿唐制“设南面三省、六部、台院、寺监、诸卫、东宫之官”。辽法律分两套:一套用于处理契丹与汉族等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衣服、饮食、语言各从其俗,在其他民族之间“皆用汉法”;而契丹“本类自相犯者”,则“用本国法”。

——岳麓版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7课忽必烈改制知识链接


选取材料一中的一件文物,结合文物信息描述辽金时期大同地区风俗的变化。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022-02-2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2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022-09-15更新 | 2512次组卷 | 108卷引用: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历史过程是不可逆的,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要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是历史学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1986年在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国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克罍和铭文,其铭文大意为周王说:太保(指周召公),你用盟誓和清酒来供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养,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从史料的角度说说“青铜器克罍和铭文”的价值。

材料二 2013年至2015年,我国进行了“丹东一号”的水下考古调查。


2013年,丹东在开发新港的清淤中发现水下有异常磁力显示,预测可能存在沉船。2014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初步探明,此船为1894年甲午战争中(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的沉没战舰,暂命名为“丹东一号”。

判断证据

2015年,经过考察出水文物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后,确认“丹东一号”沉船应为。(经远舰、致远舰、超勇舰、扬威舰、靖远舰)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括号里选出一个适当的判断,并找出相应的证据。
判断证据一:
判断证据二:
判断证据三:
(3)观察如图,结合所学说明这幅画创作的历史背景。

2020-10-14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2018学年北京市丰台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A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面文物“直行铭文夔凤镜”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的铜镜出土。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
A.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B.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
C.手工业品遍销世界各地D.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
2019-12-20更新 | 511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牛栏山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至2015年,我国进行了“丹东一号”的水下考古调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从括号里选出一个适当的判断,并找出相应的证据。
2013年,丹东在开发新港的清淤中发现水下有异常磁力显示,预测可能存在沉船。2014年,考古人员发现了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初步探明,此船为1894年甲午战争中①(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威海卫战役)的沉没战舰,暂命名为“丹东一号”。
判断证据:
2015年,经过考察出水文物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后,确认“丹东一号”沉船应为②。(经远舰、致远舰、超勇舰、扬威舰、靖远舰)
判断证据一:
判断证据二:
判断证据三:

材料二

《民报》虎门销烟武昌起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邓世昌回民支队
国共北平和谈淞沪会战解放军占领南京远征军赴缅作战孙中山三大战役

(2)阅读上表,从“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某个侧面,选出3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
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的选择应与主题保持逻辑上的一致性。示例用过的主题不能再用。
示例:主题:晚清抗击外来侵略
关键词:虎门销烟、邓世昌、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补充: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结合材料一、二,概括近代中国努力实现民族复兴梦想的核心要素。
2020-08-09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2015年,考古学者在江西南昌发掘一座汉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所含信息量大而备受关注。以下表格中出土文物及相应结论之间相符的一项是
出土文物结论
A一面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绘有孔子画像的屏风此画像就是孔子的真实相貌
B出土200万枚五铢钱当时江西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C墓中金饼题记:“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酌金一斤”墓主可能是刘贺
D一座真车马陪葬坑和超越列侯丧葬数量规制的编钟墓主一定是汉武帝

A.AB.BC.CD.D
2020-07-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2016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800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
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
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
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7-08-04更新 | 3220次组卷 | 41卷引用:北京市日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8月8日,新中国规模最大的文物维修工程——西藏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全面竣工,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以迷人的风貌展现在“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不仅是一座艺术宝库,也是汉藏团结友谊的象征,能够佐证汉藏团结友谊的史实有   
①红宫大殿内供奉着一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
②整个建筑呈现汉藏合璧的风格
③大昭寺前矗立的唐蕃会盟碑
④大昭寺内有《文成公主进藏图》的壁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9 . 2018年4月,疑似圆明园被劫掠的青铜器文物“虎蓥(yíng)”(见下图)在英国拍卖,中国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谴责这一行为。如果虎蓥确为圆明园文物,它被劫掠应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10 . 探究历史的真实。文献资料、实物资料是我们探究历史真实的载体,是我们论从史出的依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投降的人),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月氏王)头为饮器,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匈奴)。汉方欲事灭胡(匈奴),闻此言,因欲通使(月氏)。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

——摘自《史记·大宛列传》

材料二   开凿于初唐的莫高窟第323窟绘有张骞出使西域图。该图讲述的故事是汉朝军队击败匈奴,获得两尊金人,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神,皇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寻访金人的来历。

——摘编自沙武田《角色转换与历史记忆——莫高窟第323窟张骞出使西域图的艺术史意义》

材料三   2015年底,江西省南昌市汉武帝之孙海昏侯刘贺墓的发掘震动全国。墓中出土了有孔子画像、生平故事的屏风和竹书《论语》等珍贵文物上万件。


(1)材料一中“天子”是谁?“骞以郎应募,使月氏”的目的是什么?材料一《史记》的作者是谁?该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2)材料二中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出土文物反映了墓主人喜好什么思想?这可能与汉代哪一项政策有关?该政策带来了什么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