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2019-08-14更新 | 747次组卷 | 48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中国邮政曾发行《殷墟》特种邮票一套3枚(如图)。该邮票中三件文物都出土于
A.河南B.河北C.山西D.陕西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在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葬中,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贡器和900多枚铜镬……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摘编自《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   《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租佃制。这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根据材料二,从商代墓葬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87年,“南海一号”沉船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专家认为,这是一艘宋代在福建沿海建造的“福船”。这种船舶“底尖上阔,首尖尾宽”的结构有利于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适合于远洋航行。从船头位置和船上所载文物来看,这艘船应该是从福建泉州驶出,赴今新加坡、印度等地和中东地区进行贸易。船内现存的货物以瓷器为已发现13000余件。经过考古识别,这些外销瓷主要由江西、浙江、福建的民窑生产。其中有一部分具有明显的异域凤格,专家推测可能是外国人“来样定做”,如棱角分明的酒壶、刺叭口大碗、首饰盒等等。除了瓷器以外,还发现一万多枚铜钱,时间从汉代到南宋都有。
观察阅读以上图文,从中可以获取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请对你获取的信息作简要说明。(要求:多角度提取历史信息,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下面文物“直行铭文夔凤镜”出土于中亚地区的吉尔吉斯斯坦,洛阳西郊等地的东汉晚期墓葬中也有类似的铜镜出土。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
A.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B.丝绸之路沟通中外交流
C.手工业品遍销世界各地D.中国冶金技术领先世界
2019-12-20更新 | 511次组卷 | 19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湖南师大附属五雅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6 .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       
A.宗法制度的瓦解B.分封制度的崩溃C.等级制度的颠覆D.礼乐制度的破坏
2022-09-15更新 | 2512次组卷 | 108卷引用: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䦆、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B.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D.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2019-01-30更新 | 4963次组卷 | 93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浏阳一中高一下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94年,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4年8月8日,新中国规模最大的文物维修工程——西藏布达拉宫维修工程全面竣工,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以迷人的风貌展现在“世界屋脊”上。布达拉宫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不仅是一座艺术宝库,也是汉藏团结友谊的象征,能够佐证汉藏团结友谊的史实有   
①红宫大殿内供奉着一块用汉、满、蒙、藏四种文字书写的“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
②整个建筑呈现汉藏合璧的风格
③大昭寺前矗立的唐蕃会盟碑
④大昭寺内有《文成公主进藏图》的壁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考古发掘的战国末年至秦代的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秦代竹简,其中一批叫做《语书》的竹简里有几处“正”字都作“端”字,如“以矫端民心”、“毋公端之心”等,“端”实应为“正”。这种记录方式本质上反映了(   
A.史官的粗疏B.王权的神秘
C.汉字的精妙D.皇帝独尊
2016-11-27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耕织图》是反映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状况的重要文物。下面是绘制于清朝雍正年间的46幅《耕织图》组图中的两幅。


《耕图之二·耕》     《织图之十九·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特点。

材料二   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简表

品名1843年1855年
1300多万斤8400多万斤
1000多包56000多包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经济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3)概括最前两个年份之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
2020-07-2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