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鸦片战争自然经济战国后期各国变法甲午中日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戊戌变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八国联军侵华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以“××××的发展”为主题,从上述表格中选出三个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历史事件,以这四个事件为材料, 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 主题明确; 事件选择完整、准确;材料运用充分;逻辑清晰; 史论结合。)
2 . 下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
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
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
汉景帝十三年前144年68郡、国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
A.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B.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C.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D.王国势力削弱,中央集权加强
2022-09-08更新 | 921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苏省启东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选修)试题
3 . 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  ) 
长城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
2022-11-08更新 | 292次组卷 | 88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32年《浙江教育行政周刊》刊登《小学中高年级东北事件教学大纲》,提出各学科在处理同一国耻事件时,应结合学科特点各有侧重(部分如下表)。这反映出当时(     
科目内容
社会事件本体之研究:东北研究、东北事件之远因近果、抗救方案
国语读:东北枪声、被压迫者的呼声等
算术事件损失方面的计算:建筑物的损失、工商业等
音乐国耻歌等

A.学校教育重视民族精神和社会责任B.国耻教育始终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
C.国民政府为全面抗战进行舆论准备D.教育界要求建立统一战线的强烈愿望
2022-10-16更新 | 352次组卷 | 18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12月)+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北宋制度设计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北宋制度设计
记述出处
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是以天下晏然,逾百年而无犬吠之警,此制兵得其道也。《文献通考》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乏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朱子语类》
A.通过分化兵权铲除割据基础B.成效符合宋初君臣的构想
C.保障政府机构合理发挥作用D.致使旧弊虽除、新弊渐生
2021-03-18更新 | 106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反映的是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的思想。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宠仇,名之为独夫。”“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顾炎武《日知录》“一切外储尽令解京,而搜括之令自此始矣。……自此搜括不已,至于加派;加派不已,至于捐助,以迄于亡。”
王夫之《读通鉴论》“上统之则乱,分统之则治。”“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娃之私也。”

材料二 顾炎武以“有私为人之常情”的观点来考察社会经济运作的自然规律,鲜明地提出了“为天子、为百姓之心,必不如其自为”的近代经济学命题。他认为,只有让人民“自为”,而不是让那些口称“为天子为百姓”的官员们来“程督”百姓们如何作为,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勤劳致富的积极性。黄宗羲从肯定人们追求其合理的经济利益的观点出发,提出著名的“黄宗羲定律”,更深刻地揭示了农民所造受的苦难,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要求摆脱专制主义的超经济强制式掠夺的愿望。王夫之也对皇权专制主义直接介入社会经济运作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说:“人无不自谋其生,上之谋之,不如其自谋。”

——摘编自许苏民《明清之际政治哲学的突破——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为例》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们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特点,并简要评价明清之际出现的“进步”思想。
2020-11-28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据统计,1913年至1920年间,中国社会主要消费品的输入呈明显下降态势,下表反映了这一变化。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因战乱而消费水平降低B.主要集中在重化工领域
C.使得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主要原因是欧洲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时 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
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
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

A.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2020-06-28更新 | 49次组卷 | 24卷引用:2011届河南省开封市高三统考历史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是 1915 - 1919 年中国棉纺织业发展的相关统计
生产费用(16 支纱每包银两盈利(16 支
) 纱每包银两)
全国机纱 产量万包全国机布 产量万匹全国纱厂盈利(包括 纱及布)万元
1915 年93.63-3.1364.5229.91240
1916 年97.565.4572.6290.64362
1917 年125.6026.4079.5298.33852
1918 年143.1815.3392.8308.35602
1919 年149.5550.5591.8353.410630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棉纺织业
A.成为最大的新式工业B.保持着稳健发展势头
C.出现第一个发展高潮D.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2020-09-12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是世祖至元五年四川行省请示中书省的咨文及中书省的回复
咨文但有罪名,除钦依圣旨体例及中书省明文检拟外,有该载不尽罪名,不知凭何例定夺,请定度事。
回复本省相度,遇有刑名公事,先送检法拟定,再行参详有无情法相应,更为酌古准今,拟定明白罪名。除重刑结案咨文外,轻囚就便量请(情)断遣,请依上施行。
A.中书省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B.审理狱案都要依据皇帝旨意
C.行省行使权力受到中央节制D.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最终确立
2020-05-17更新 | 550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