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西晋杜育的《茶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
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
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
D.传说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
2021-01-08更新 | 323次组卷 | 32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认为《夏小正》记载每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是夏代的天文历法记录。又有学者认为,《夏小正》是成书于战国的农业著作,篇中涉及蚕桑、畜牧、渔猎、采集活动。对《夏小正》的认识说明
A.无考古资料佐证的认识不可信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C.学者争论过大的史料没有价值D.研究角度影响历史认识差异
2021-01-06更新 | 1832次组卷 | 65卷引用:湖北省随州市第二中学、郧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A.精耕细作技术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
2021-04-29更新 | 239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1届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三上学期随堂练习历史卷
4 . 如图是1975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的西周铜器窖藏五祀卫鼎。腹内壁铸铭文207字,记录了西周中期的一件土地诉讼事件。该铭文
A.需与文献记载相印证才能体现它的证史价值B.可为后人提供研究西周社会状况的重要史料
C.作为实物史料不可能反映铸鼎者的价值取向D.最主要价值在于可研究我国早期的赋税制度
2020-10-14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五校联合体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贞观政要》是唐朝史学家吴兢编著的一部政论性专史,作者吴兢(670-749),生活在高宗、武后、玄宗年代。《贞观政要》共有十卷,分为四十篇,书中主要记述了贞观年间唐太宗和魏征、房玄龄等四十几位大臣之间就治国施政等问题的讨论和回答,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道德修养、民族关系等多个方面,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是一幅贞观年间政治上的《清明上河图》。以下是《贞观政要》目录摘编:

第一篇 君道                       第三篇   任贤                       第四篇   求谏

第五篇 纳谏                       第七篇   择官                       第十八篇 俭约

第二十五篇 奢纵                  第三十篇 务农                       第三十一篇 刑法

第三十三篇 赏献


(1)判断《贞观政要》对研究唐代贞观年间历史的史料价值。
(2)如果你是生活在贞观年间的唐朝大臣,请向唐太宗李世民就“为君之道”提出至少四条合理建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
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C.古代文献记载反映了真实历史D.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
A.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B.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
C.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D.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
2020-07-11更新 | 5879次组卷 | 74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历史高考试题
8 .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以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知道历史上有个商王朝,而且这些文献无一是成于商代的。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将大量的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这说明
A.故事传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B.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C.商朝最早奠定了国家的基本形态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2020-05-28更新 | 1087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19-2020学年高二7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时搜集到了以下史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国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

——《清帝退位诏书》

材料二   辛亥革命看起来并不像我们认为革命应该是的样子。真正的原因在于,从许多方面来说,它都未带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未来。新生的“中华民国”并不是共和主义的,尽管帝制政治架构崩溃了,但许多前清官僚仍稳居原位,文化、社会与经济也貌似毫无改变。当然,它们在发生变化,但却不是作为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

——【美】沙培德《战争与革命交织的近代中国》

材料三   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其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而辛亥革命,则是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比较三组史料,分别说明其各自的史料价值。
(2)根据以上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如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B.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2020-07-08更新 | 12172次组卷 | 126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