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儒家思想创立并完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我们常把儒家思想的精髓称为“孔孟之道”。其核心是
A.“仁”、“仁政”、“仁义”、“政在得民”
B.“六经”:《诗》《礼》《书》《易》《乐》《春秋》
C.“三纲五常”
D.“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 .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贤良对策治春秋,抑罢诸家孔孟求。儒术推明官学校,茂才时逢盛根由。”这首诗中的场景最早开始于
A.秦始皇时期B.武则天时期C.汉景帝时期D.汉武帝时期
3 . 黄宗羲在《山居杂咏》诗中写道:“锋镝(贬官)牢囚(牢狱之灾)取次过,依然不疲我弦歌。死犹未肯输心去,贫(贫困)亦其能奈我何?”诗人创作这首诗的主要目的 (  )。
A.歌颂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的斗争精神B.批判中国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腐朽
C.要求实行“工商皆本”,发展手工业和商业D.诗人主张采用革命和暴力的手段改变现状
4 . 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马革裹尸随卞壶,龙骧破敌望刘江。金牌有意迟援骑,铁甲无功护战航。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该诗所描述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图是我国著名作家艾青的肖像。他曾写过一首寓言诗《蝉的歌》,内容是一只蝉从早到晚在树上发着震耳欲聋的叫声,无论早晨还是晚上都是一个调子,而它自豪的正是“一口气唱很久也不会变调”。然而,八哥却忍无可忍了:“我说句老实话,我一听见你的歌,就觉得厌。”因为这首诗他被错划成“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20年。根据以上信息,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艾青的诗违背了“双百”方针的精神,因此受到批判
B.艾青的遭遇是“文革”时期学术问题政治化的结果
C.反映了“双百”方针刚刚提出鼓舞了作家的创作热情
D.当时还有《北国江南》和《早春二月》这样受到推崇的作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南宋的洪迈在《容斋四笔》中记述了宋代所流行的《得意诗》中的“金榜题名时”与《失意诗》中的“下第举子心”。这反映了
A.科举对士人价值取向和文化心态的引领
B.宋朝对科举及第者以很高的地位和待遇
C.宋代社会中形成了崇尚读书的良好风气
D.宋代科举制度向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开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文化学者吴方在著作中写道:“元杂剧成为突出的文化史现象,似乎正反映出传统与时代纵横交会或者说一种‘文化碰撞’。如果元代文人不是抛舍仕途流连于吟风弄曲的光景,一掬其才智,戏曲便仍停留在简陋的艺术和思想水平上。另一方面如果没有宋元以来都会生活的要求,也不可能产生雅俗结合的元杂剧”。这说明
①元杂剧对诗体的解放,逐渐占据文坛重要位置
②瓦肆、勾栏为元杂剧提供了生存发展土壤
③杂剧的灵活与通俗隔离了元代社会政治生活
④元代文人反对科举,表达出对社会的反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荀子·儒效》中说:“《诗》言是其志也;《书》言是其事也;《礼》言是其行也;《乐》言是其和也;《春秋》言是其微也。”荀子论证的是
A.儒家各经的核心内容
B.儒家经典独特的教育功能
C.儒家经典的内容分工
D.儒家经典内容的丰富和完备
2016-12-11更新 | 1120次组卷 | 25卷引用:2016-2017学年贵州省遵义市第四中学高二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某外国学者在研究唐代人口时,引李白诗句“邯郸四十万,同日陷长平”,证唐代邯郸人口殷盛。有学者则指出李白用的是战国时秦赵长平之战,秦人胜,坑杀赵兵四十万的典故。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
A.李白以激情与浪漫著称,其诗不足为信
B.历史研究可以以诗证史,但必须详加考辨
C.外国学者以诗证史,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
D.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意见具有权威性
2016-11-27更新 | 1125次组卷 | 31卷引用:2013-2014年贵州遵义航天高中高二下期期中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