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北宋前期主户和客户土地占有情况的比率表

主户客户
上三等户
(地主)
下户
(自耕农)
佃农
占全国农户总数百分比12.752.235.1
占全国总耕地数百分比70300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史简编——北宋的阶级关系和赋役制度》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信息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是1910年代日本棉纱对华出口情况示意图


——据森时彦《1910年代的中国市场与日本棉纺织工业》

材料二   如表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胶州海关洋货直接进口情况简表(单位:百万海关两)

国别

1921年

1922年

1931年

日本

30.00

39.07

40.50

美国

2.70

5.59

14.55

英国

1.48

2.45

8.52

——据茅家琪《中国旧海关史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棉纱对华出口变化的基本趋势,并指出1915—1920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组数据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4 . 据学者吴晓波研究,1978—2018年变革中的中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产生天翻地覆的变化。部分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望B.步入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行列
C.中国正逐步走向现代市场经济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开始展开
2019-12-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公元11500年中国和西欧人口比较

中国西欧
人口(百万)
159.624.7
100059.025.4
1300100.058.4
140072.041.5
1500103.057.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下图1400—1500年与1500—1820年两个时段中国人口增长趋势曲线。

材料二   2 公元11820年中国和西欧人均GDP比较

中国西欧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1450450
1000450450
1300600593
1400600676
1500600771
18206001204

——以上材料均整理自【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统计》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表2中国人均GDP增长状况的看法。
2021-04-30更新 | 20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第四中学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下表为17—19世纪中国人地情况统计,据此判断该时期
A.赋税制度改革是人口激增的根本原因
B.人地矛盾尖锐促使抑商政策逐步松动
C.先进耕作技术引入导致耕地数量增加
D.人地数量的增长使经济缺乏转型动力
7 . 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此现象
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理念成为国际共识
C.反映了意识形态影响的减弱D.利于促进中美关系的调整与缓和
8 . 下表是1927到1930年中共党员中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出身的党员比例统计。这一变化源于
A.工人阶级丧失领导地位B.农民阶级觉悟全面提升
C.中共探索新的革命道路D.社会结构出现剧烈变动
9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