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范进中举》是清朝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一篇,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

在广州,有个54岁的老童生范进,被广东学道周进录取为秀才。范进中了秀才,丈人胡屠户到贺,并教训了他一顿。范进向丈人借旅费应考乡试,被他痛骂及奚落,后范进瞒着丈人去考试。出榜当日,范进因家中没有粮食,只得拿母鸡到市场去卖。同时间,报录的人到达范家报喜,贺范进高中举人。邻居到市集向范进报喜,但他未敢置信。范进亲眼看到喜报后,因欢喜过度而发了疯。众人商议治理范进的方法,最后建议由胡屠户掌掴范进以治其疯。胡氏在无可奈何之下答应治理范进,但他惧怕报应,不敢下手,于是饮酒壮胆。胡氏大着胆子下手,掌掴范进,使他清醒过来。范进恢复正常,丈人及邻居们向他阿谀奉承,极尽恭维,丑态毕露。后来范进参加会试中了进士,出任山东学道。


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简要说明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说明准确、全面。)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材料   西周初年,在周公姬旦的主持下,以周礼原有的习惯法为基础,结合现实需要制定了一套完备严谨的典章制度和礼节仪式,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之礼。周礼按照它的内容具体可分为五个类别,分别是关于祭祀、敬鬼神等礼仪制度的吉礼、关于丧葬礼仪制度的凶礼、关于行军动众礼仪制度的军礼、关于朝聘盟会的宾礼、关于婚冠宴会的嘉礼。这种分类方法对我们现在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自汉朝以后的各个朝代,在制定礼典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西周的礼法强调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别的,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等等,都显示出礼所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平等。相信大家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亲亲,亲其亲者;尊尊,尊其尊者。”意思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家属,尊敬和服从上级,尤其是周王,必须严格遵中上下级关系,不得犯上作乱。

——摘编自曾代伟《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周公制礼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周公制礼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初,《大明律》提倡演出“劝人为善”的戏剧,凡“亲王之国,必以词曲千七百本赐之”。同时,富含世俗情趣的市民戏剧演出日盛。这表明
A.明初艺术社会功能趋于多元B.明朝戏剧创作摆脱理学束缚
C.政治导向决定戏剧发展潮流D.中国传统戏剧形式日臻成熟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呈现了北宋某一时漕运的基本状况。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路线概况
第一条江浙、淮南、荆湖之米六百万石,及菽一百万石,从长江入淮河,再经汴水入京
第二条陕西之果五十万石、及菽十万石、自三门、白坡入黄河,再入汴水进京
第三条陈、蔡(今河南东南部)之果四十万石及菽二十万石,从闵河入汴水再入京
第四条京东之粟十二万石,从五丈河运送至京
A.都城居民饮食习惯发生变化B.集权统治的基础得以巩固
C.区域经济实现了均衡化发展D.中央政府垄断了粮食贸易
2020-06-04更新 | 681次组卷 | 21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湛江市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西周王朝建立后,在上层统治者的政治决策下,分封同姓、异姓诸侯来巩固国土,建立一个大小相系、上下藩屏的全国统治网络,进而演变成一种以“封国”或“采地”统治者宗族或家族组织为核心的族群结合体。这种“结合体”反映出西周时期
A.统治集团的离心倾向B.地域政治已基本形成
C.民族国家意识的出现D.家国一体的政治色彩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材料十   六国时期,后赵的建立者羯族人石勒在政权建立之前,就在与西晋、前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不仅如此,为扩充兵力,石勒每到一地,皆释放囚犯、招纳逃亡者。石勒不仅好骑马、射箭,也喜欢文化,即使在出征打仗的间隙,仍常令人读史书,评价历代帝王的优劣,得到官员儒生的赞同。330年,石勒称帝。后赵政权建立后,石勒注意协调羯族人与汉族人的关系。他专门设立了门生主书的官员,掌管羯族人进入宫中的事务;又制定严格的法令,不让羯族人侮辱汉族士族。此外,他还到襄国的学校考察学生对儒家经典的掌握情况;设立秀才、孝廉试经的制度;郡国也设立学官,每郡设两名博士祭酒,有弟子一百五十人。石勒统治时期,后赵百姓每年缴纳布帛两匹、粮食二斛,负担比西晋稍轻。石勒死后,后赵政权陷入动乱之中。

——摘编自中国国家博物馆编《文物三国两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后赵政权建立前后石勒所推行的政策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赵政权国家治理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是中国1979~1997年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所占比重(单位:%)统计


——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等整理


统计表中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概括指出材料中反映的一条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提取信息准确,阐释有据,逻辑严谨

2020-06-04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肇庆市高三第四次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8 . 下表为1952~1953年农户实际购买力支出结构情况(单位:%)统计表,从该表可知
A.农民的生活水平出现了明显下降B.农业改造的完成促进了农业发展
C.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新中国经济带有明显的地域不平衡
9 . 北宋时期,白银跻身于流通领域,从而形成了铜钱、铁钱、楮币和银两并行的过渡性货币体系。汴京、临安城内出现了“金银盐钞引交易铺”即不同货币的兑换处。这反映了
A.商业规模的扩大交易频繁B.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
C.白银开始出现货币化趋势D.城市发展打破了空间限制
10 . 春秋战国时期,宋国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出现了下陶丘、彭城、宋城等商业都会,范蠡等各国商贾也往来或定居宋国,还设有专门管理工商市场的官职一褚师,是较早征收关税的国家之一。这表明当时
A.宋国跻身政治军事强国之列B.工商食官政策使宋国商业繁荣
C.宋国最早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多重因素使宋国商业一度繁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