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1 .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夷夏矛盾基本解决
2024-01-16更新 | 148次组卷 | 70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段考历史试题
2 . 公元496年,孝文帝下诏称“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故改拓跋氏为元氏。这表明孝文帝改姓氏的直接目的是(     
A.加强拓跋氏对中原的统治B.宣示北魏政权的正统性
C.缓和鲜卑与汉族的关系D.彻底改变北方的社会习俗
2023-10-23更新 | 42次组卷 | 68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段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  ) 
长城大运河
秦汉时期,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侵扰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D.有利于巩固统一
2022-11-08更新 | 292次组卷 | 88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礼记·礼运》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导致“天下为家”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原始社会的解体B.人性的退化C.国家的建立D.私有制的产生
2022-10-20更新 | 248次组卷 | 27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段考历史试题
5 .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战国时期农业迅猛发展主要得益于(     
A.劳动者身份的变化B.铁犁与牛耕的使用C.郡县制的普遍确立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2022-10-17更新 | 489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段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三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治者在创新政治体制上的具体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大一统”内涵变化的原因。
2021-10-27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7 . 制作图示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是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图示,其中①②③④处应填写的是
A.蜀——吴——西晋——东晋B.蜀——吴——东晋——西晋
C.吴——蜀——西晋——东晋D.吴——蜀——东晋——西晋
2021-07-14更新 | 655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唐诗中有大量关于歌舞、球类、龙舟、武艺、踏青、爬山等运动的描写,并有大量描写女性运动的作品。王维有诗云:“蹴鞠(指足球)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这说明唐代
A.社会生活充满活力B.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C.诗歌出现繁荣局面D.统治者推崇力量美
2021-07-07更新 | 501次组卷 | 33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河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段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现代中国外交概况

时期代表性外交活动
20世纪50年代参加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
20世纪60年代与坦桑尼亚等17个国家建交
20世纪70年代重返联合国,中日、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推动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的场景分别反映哪一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对中国国际地位各产生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现代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
2021-06-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制度构建反映时代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增至四十余郡。郡下分若干县,县下有乡,乡下有亭、里。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郡、县、乡、亭、里,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化体制。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在20世纪,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的历史事件、社会革命层出不穷,但是真正称得上“新世纪”标志的,无疑只能是美国著名记者约翰·里德所说的“震撼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

——赵曜《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说明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
2021-06-25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忠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