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B.热爱和平的态度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爱国忧民的情怀
2024-01-05更新 | 47次组卷 | 8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1-22高一上·湖南岳阳·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商周时期,学习诗、书、礼、乐知识是贵族阶级享有的特权;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等代表人物中,既有士人阶层、小土地私有者,也有小手工业代表和农民代表。这种变化反映出
A.私学取代官方教育B.儒学统治地位遭挑战
C.教育权利逐渐下移D.封建统治已经确立
2022-01-13更新 | 669次组卷 | 22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夯实基础】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备考《中外历史纲要(上)》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后期,诸子已开始尝试以自己的学说统一思想……《吕氏春秋·不二》篇宣称:“听众人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故一则治,异则乱。一则安,异则危。”思想大一统被提到了十分醒目的位置。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李斯上奏)“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下焚书之命,行偶语之刑”。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三则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界怎样的发展趋势?原因何在?
(2)根据材料,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自战国到西汉先后做了哪些努力?
(3)如何评价秦汉时期推行的思想文化政策?
2021-10-19更新 | 820次组卷 | 45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培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戊戌维新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虽然在守旧势力的反对下仅维持了百日,但其留下的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也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一次政治改革运动,它不是洋务运动的简单继续,而是有质的飞跃。洋务运动是为了维护和加强封建制度,而戊戌变法则是要逐步变封建专制制度为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的,它符合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在那个时期(戊戌维新时期)的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湖南时务学堂等等)和开设西学的书院(如两湖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那样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短时间里纷纷兴起的学会……各依其不同的具体宗旨,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   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

——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维新派人士在倡导变法的同时,也特别注意移风易俗的工作……戒缠足、禁鸦片、讲文明、重卫生、讲简捷、重效率、剪发辫、易服装、反跪拜、重女权等等,都是反映新政治、新经济和新文化的组成部分,都是除旧习、立新风的社会变革。

——李侃、李时岳等主编《中国近代史》


根据上述四则材料,分析戊戌维新运动的历史作用。
2021-10-18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教学单元训练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如表唐代各时期落第诗的数量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期写给自己的落第诗(首)写给友人的落第诗(首)
初唐20
盛唐139
中唐1944
晚唐66107

A.初唐制度首创,科举尚未实施B.盛唐励精图治,科举绝对公正
C.中唐社会动荡,科举倍受追捧D.晚唐国祚将败,科举有失公允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司马迁修史

司马迁运用的皇家图书主要有:其一,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其二,上古典籍,如《国语》《司马兵法》《孙子》等。其三,秦汉图书律令。秦朝焚毁了官藏图书,而民间藏书却不能尽毁。司马迁整理了这些材料,譬如在《世家》中时常出现的第一人称的情况,就是司马迁运用诸侯史记的明证。

《史记》中共收录乐府诗赋15条,儿童歌谣8条,俚语俗谚38条,共计61条。乐府诗赋如《高祖本纪》中的《大风歌》;儿童歌谣如《淮南民歌》;俚语俗谚如《孙子吴起列传》中: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司马迁20岁南游江淮,后又奉命出使巴蜀等地,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对许多地方风土人情的描写都来源于自己的感受。他的调查,包括战国故事、汉初故事、古战场形势、人物遗事等。

司马迁与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或其后代有直接接触,并从与他们的交往中获得了很多信息。如《项羽本纪赞》: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又闻项羽亦重瞳子。

——吕昕娱《试析司马迁<史记>与希罗多德<历史>的史料来源》


(1)司马迁编写《史记》参考了哪些类型的史料?根据上述材料举例说明。
(2)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司马迁具有史学家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2021高一·全国·课前预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下表内容说明(     

杜甫诗《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1971年考古学者对唐代含嘉仓进行发掘,探明全仓面积达42万平方米,探出圆形窖穴295座,大的能储粮一万石,其中一个窖穴还存留着唐代储藏的已经变质碳化的谷子,据推算,这堆谷子在当时储存时约有59万斤。
注:1斤=500克。
A.杜甫的诗描绘客观真实B.唐代农业经济的发展达到顶峰
C.盛世时期人民生活富足D.文学作品与实物史料互相印证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雍正帝接受了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废土司为府、州、县。1731年,这项工作初步完成。改流的实行,清军驻防地扩大,雍正为加强对新设府县的控制,增添营汛(戍防军队)。在改流地区,废除原来土司的征收制度,与内地一样,实行按田亩征税的原则,但征收多少,又根据当地的情况来确定,一般少于内地。很多土民有了土地,大有重见天日的感觉。

——杜诗瑀《清世宗雍正传》

材料二   清朝前期大事年表(部分)

1653年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尊号
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收复台湾。
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1713年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
1757年彻底击败准噶尔部
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
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762年设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材料三   清朝的所谓“开疆拓土”,就是国家对边疆地区实行行之有效的管辖。清朝政府在继承中国历代疆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对边疆地区行使主权,进行有效的管辖,将一个清晰完整的中国边疆展现在世界面前,在近代以前奠定了中国疆域的版图。

——摘编自成崇德《清代前期边疆通论》(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土归流产生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清朝“开疆拓土”的方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开疆拓土”的意义。
9 .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句中“开元”是指
A.年号B.庙号C.谥号D.地名
2021-08-13更新 | 160次组卷 | 2卷引用:【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尖子生选拔卷(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选拔卷)
10 . 据研究,唐代白居易诗中所记中央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无不相合,所记地方官吏俸钱与史籍所载额度要高,高出部分是不载于法令的合法收入。据此可知,当时
A.地方势力膨胀B.中央官吏受到严密控制
C.中央财政紧张D.地方官吏贪腐比较隐秘
2021-06-08更新 | 11894次组卷 | 92卷引用:湖南省2021年新高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