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 道试题
1 . 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把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中央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此外还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这些做法(   )
A.加强了经济集权B.杜绝了地方吏治的腐败
C.减轻了农民负担D.实践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2023-11-14更新 | 94次组卷 | 34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元谋人和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若想获得研究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
2022-10-22更新 | 717次组卷 | 50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代政府很重视农神祭拜,祭拜对象包括神农炎帝、后稷、土地神、蚕神、谷神、雨师和风伯等。朝廷也在各地广立社稷和灵星祠,以官方规制的祭祀形式,对民间神灵信仰内容和祭祀形式予以规范和指导。汉代政府旨在(     
A.宣扬封建迷信思想B.强化民间以农为本意识
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借助农神恢复农业生产
2022-07-03更新 | 362次组卷 | 16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D.实现了中华民族独立
2021-11-28更新 | 648次组卷 | 68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6 . 他在公元前“127年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历史学家评价的这一历史人物是
A.秦始皇B.张骞C.汉武帝D.班超
7 .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材料反映的是
A.屯田制B.均田制C.井田制D.租佃制
2021-11-1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据此可知
A.最早的国家正式形成B.中原已进入青铜时代
C.远古传说的神秘性D.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因此,魏晋以来为豪强地主所操纵的选拔官僚的“九品中正制”,就在隋文帝时废除了。代之而起的是以考试选士的科举制度。自隋文帝罢九品中正制,始立科举。炀帝时设进士等科,并命按十科举人,科举制度形成。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取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强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1425年,明朝实行按地域调配进士名额的制度,规定“南六十,北四十”。这一制度后来被清朝继承沿用。

——林白、朱梅苏著《中国科举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的原因。
(2)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的“南北榜争”反映的本质问题及其最终结果?
2021-11-13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文科)
10 .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从宣扬“反蒋抗日”逐渐演变为“逼蒋抗日”和“联蒋抗日”。这一变化体现出
A.工农武装割据实际上被放弃B.国共关系从全面对峙走向了合作
C.中共党内右倾势力逐渐抬头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逐渐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