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据记载,西周在分封诸侯和新诸侯即位时,要举行盟誓活动;周天子每隔十二年还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盟誓活动。西周盟誓活动的目的是(       
A.加强宗族内部的团结B.实现对地方直接控制
C.增强诸侯的责任意识D.扩大周朝的统治区域
2023-03-15更新 | 66次组卷 | 39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选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78年,邓小平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A.完成了拨乱反正B.推动了工作重心转移
C.有利于思想解放D.深化了经济体制改革
3 . 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地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B.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D.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2021-02-02更新 | 144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选拔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依照苏联模式建立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49年11月,新中国政府在旧中国南京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础上,经过改组、整顿和充实,建立起中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1956年,为响应党中央"向科学进军" 的号召,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领导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组织全国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制定了我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1956年至1967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这是新中国第一个科技发展规划。同时,各省、地市、县逐级根据自己的条件相继成立了科学技术委员会。这一集中型的科技体制显然是为适应计划型经济体制而发展起来的。“文革”时期,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受到了严重的冲击。……1995年,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并发布《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实现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加速推进科技与经济一体化。

——摘编自廖添土、戴天放《建国60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历史演变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技体制改革中得到的启示。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百家学士呈现了浓厚的政治取向,其学说“务为治者也”。士人阶层及其文化传统的强大影响, 使得中国传统官僚政治呈现为一种意识形态政治,与学术文化变迁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战国秦汉间的 政治进展对应着各家学说的此起彼伏,堪称政治文化史上的奇观。秦以三晋法家指导政治,文吏成为秦王 朝的主要行政承担者,儒生则惨遭“焚书坑儒”的打击。汉初以功臣及其子弟占据要津,但具体政务依然委以 文法吏。即使武帝之后,儒家独尊,形成了“学者兼为官僚”的“士大夫政治”,文法吏仍高踞政坛。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李贽认为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李贽为实现人身自由而“漂流四处”;寡妇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被李贽认为是男女追求婚姻自由的典范;李贽认为人应当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权利;李贽认为经济自由发展,才能实现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愿”……1930年严复在翻译约翰·密尔的《论自由》时,曾说“西国言论最难自由者,莫若宗教。……中国事与相仿者,乃在纲常名教……观明季李贽、桑悦、葛寅亮诸人,至今称 ‘名教罪人’,可以见矣。”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们也从李贽的思想中找到了动力。

——摘编自王文华《李贽自由思想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战国至秦汉时期政治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自由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并说明李贽思想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6 . 嫦娥五号是一颗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的航天器探测器,是中国首个实施无人月面取样返回的探测器。中国跨入航天时代开始于
A.20 世纪50 年代B.20 世纪60 年代
C.20 世纪70年代D.20 世纪90 年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12年,商务印书馆陆续推出《共和国教科书》供学校选用,其中在讲到唐太宗时希望能“隐寓尚武强国之道”;教《木兰诗》要学生领会“女子亦有军国民资格”;讲铁路则夸其“为工战、商战之利器,更为兵战之利器”。由此说明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晚清改良主张遭到排斥
C.富国强兵成为社会关切D.传统儒家思想有所扬弃
8 . 曾国藩和洋务派把他们的做法称为“隐图自强”,意即对洋人的侵略隐忍退让,示人以弱,使其难于发觉,而暗地里则奋发图强,待其科学技术和武器装备赶上洋人,再与之一决雌雄,争回主权。“隐图自强”的做法
A.体现了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B.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洋务派的内政外交主张D.未能解决严重的民族危机
9 . 汉代董仲舒提出:君主如果将国家治理得好,上天就会显祥瑞嘉奖;如果有失策之举则会用灾害来警告;若不反省,就用怪异现象恐吓;再不改变,衰败就到了。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君权受到上天严格限制B.君主治国要施行仁义
C.儒学适应加强君权需要D.儒学演变背离了传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指出,孔子周游,其抱负并不在为某一国、某一家,孔子实已超出当时狭义的国家民族观念之上,而贡献其理想于当时之所谓“天下”。此种游仕精神,为后起学者所承袭,到底造成了一个大一统的中国。这表明,孔子
A.是多个思想学派的代表B.否认民族和国家的存在
C.游仕精神影响政治构建D.希望恢复周朝旧有制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