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秦始皇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史料一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史记李斯列传》

吞并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汉书主父偃传》

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已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封建论》

史料二 秦统一之后,秦王朝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功绩,立称“一家天下,兵不复起”,“人所至,无不臣者”,然而就在一次出行途中,随从车辆被刺客掷出的铁锥击中,秦始皇侥幸逃生.后未,又有人在陨石上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莽说明外表强盛的秦朝,存在严重的政治危机。

——摘编白《中外历史绸要(上)》

史料三 提起长城,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伟大古老的中华文明.但据史书记载,秦始皇修筑长城历时五年,动用了约三十万的劳动力,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全国男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其中,绝大多数人死于这沉重的徭役。“生男慎勿举,生女哺其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撑柱!”这首吟哝长城的秦朝民歌,掲示了秦始皇的暴政。唐朝人柳宗元分析秦朝聚亡的原因,认为是“咎在人怨”。

——摘编自2007人教版《历史(必修一)》

2021-10-20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自古就有改革的传统。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是改革过程充满了曲折和艰辛。

材料二   戊戌变法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清末新政和民国时期的改革,大多也有成功。

材料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以招。

——以上材料均来自于高中历史教科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解读材料,根据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